Python 之路,Restful API设计规范
理解RESTful架构Restful API设计指南理解RESTful架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网站即软件,而且是一种新型的软件。 这种"互联网软件"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建立在分布式体系上,通过互联网通信,具有高延时(high latency)、高并发等特点。 网站开发,完全可以采用软件开发的模式。但是传统上,软件和网络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很少有交集;软件开发主要针对单机环境,网络则主要研究系统之间的通信。互联网的兴起,使得这两个领域开始融合,现在我们必须考虑,如何开发在互联网环境中使用的软件。 RESTful架构,就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种互联网软件架构。它结构清晰、符合标准、易于理解、扩展方便,所以正得到越来越多网站的采用。 但是,到底什么是RESTful架构,并不是一个容易说清楚的问题。下面,我就谈谈我理解的RESTful架构。 一、起源REST这个词,是在他2000年的中提出的。 Fielding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他是HTTP协议(1.0版和1.1版)的主要设计者、Apache服务器软件的作者之一、Apache基金会的第一任主席。所以,他的这篇论文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关注,并且立即对互联网开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这样介绍论文的写作目的:
二、名称Fielding将他对互联网软件的架构原则,定名为REST,即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的缩写。我对这个词组的翻译是"表现层状态转化"。 如果一个架构符合REST原则,就称它为RESTful架构。 要理解RESTful架构,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理解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这个词组到底是什么意思,它的每一个词代表了什么涵义。如果你把这个名称搞懂了,也就不难体会REST是一种什么样的设计。 三、资源(Resources)REST的名称"表现层状态转化"中,省略了主语。"表现层"其实指的是"资源"(Resources)的"表现层"。 所谓"资源",就是网络上的一个实体,或者说是网络上的一个具体信息。它可以是一段文本、一张图片、一首歌曲、一种服务,总之就是一个具体的实在。你可以用一个URI(统一资源定位符)指向它,每种资源对应一个特定的URI。要获取这个资源,访问它的URI就可以,因此URI就成了每一个资源的地址或独一无二的识别符。 所谓"上网",就是与互联网上一系列的"资源"互动,调用它的URI。 四、表现层(Representation)"资源"是一种信息实体,它可以有多种外在表现形式。我们把"资源"具体呈现出来的形式,叫做它的"表现层"(Representation)。 比如,文本可以用txt格式表现,也可以用HTML格式、XML格式、JSON格式表现,甚至可以采用二进制格式;图片可以用JPG格式表现,也可以用PNG格式表现。 URI只代表资源的实体,不代表它的形式。严格地说,有些网址最后的".html"后缀名是不必要的,因为这个后缀名表示格式,属于"表现层"范畴,而URI应该只代表"资源"的位置。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应该在HTTP请求的头信息中用Accept和Content-Type字段指定,这两个字段才是对"表现层"的描述。 五、状态转化(State Transfer)访问一个网站,就代表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的一个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势必涉及到数据和状态的变化。 互联网通信协议HTTP协议,是一个无状态协议。这意味着,所有的状态都保存在服务器端。因此,如果客户端想要操作服务器,必须通过某种手段,让服务器端发生"状态转化"(State Transfer)。而这种转化是建立在表现层之上的,所以就是"表现层状态转化"。 客户端用到的手段,只能是HTTP协议。具体来说,就是HTTP协议里面,四个表示操作方式的动词:GET、POST、PUT、DELETE。它们分别对应四种基本操作:GET用来获取资源,POST用来新建资源(也可以用于更新资源),PUT用来更新资源,DELETE用来删除资源。 六、综述综合上面的解释,我们总结一下什么是RESTful架构: (1)每一个URI代表一种资源; (2)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递这种资源的某种表现层; (3)客户端通过四个HTTP动词,对服务器端资源进行操作,实现"表现层状态转化"。 七、误区RESTful架构有一些典型的设计误区。 最常见的一种设计错误,就是URI包含动词。因为"资源"表示一种实体,所以应该是名词,URI不应该有动词,动词应该放在HTTP协议中。 举例来说,某个URI是/posts/show/1,其中show是动词,这个URI就设计错了,正确的写法应该是/posts/1,然后用GET方法表示show。 如果某些动作是HTTP动词表示不了的,你就应该把动作做成一种资源。比如网上汇款,从账户1向账户2汇款500元,错误的URI是: <div class="cnblogs_Highlighter"> 正确的写法是把动词transfer改成名词transaction,资源不能是动词,但是可以是一种服务: 另一个设计误区,就是在URI中加入版本号: 因为不同的版本,可以理解成同一种资源的不同表现形式,所以应该采用同一个URI。版本号可以在HTTP请求头信息的Accept字段中进行区分(参见): *注,虽说restfull规范建议版本号放在请求头而不是url里,但事实上为了使用方便,大多数开发者还是喜欢把版本号放在url上,这样容易直观区分
Restful API设计指南接下来我将介绍RESTful API的设计细节,探讨如何设计一套合理、好用的API 一、协议API与用户的通信协议,总是使用。 二、域名应该尽量将API部署在专用域名之下。 如果确定API很简单,不会有进一步扩展,可以考虑放在主域名下。 三、版本(Versioning)应该将API的版本号放入URL。 另一种做法是,将版本号放在HTTP头信息中,但不如放入URL方便和直观。采用这种做法。 四、路径(Endpoint)路径又称"终点"(endpoint),表示API的具体网址。 在RESTful架构中,每个网址代表一种资源(resource),所以网址中不能有动词,只能有名词,而且所用的名词往往与数据库的表格名对应。一般来说,数据库中的表都是同种记录的"集合"(collection),所以API中的名词也应该使用复数。 举例来说,有一个API提供动物园(zoo)的信息,还包括各种动物和雇员的信息,则它的路径应该设计成下面这样。 五、HTTP动词对于资源的具体操作类型,由HTTP动词表示。 常用的HTTP动词有下面五个(括号里是对应的SQL命令)。 还有两个不常用的HTTP动词。 下面是一些例子。 六、过滤信息(Filtering)如果记录数量很多,服务器不可能都将它们返回给用户。API应该提供参数,过滤返回结果。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参数。 参数的设计允许存在冗余,即允许API路径和URL参数偶尔有重复。比如,GET /zoo/ID/animals 与 GET /animals?zoo_id=ID 的含义是相同的。 七、状态码(Status Codes)服务器向用户返回的状态码和提示信息,常见的有以下一些(方括号中是该状态码对应的HTTP动词)。 状态码的完全列表参见。 八、错误处理(Error handling)如果状态码是4xx,就应该向用户返回出错信息。一般来说,返回的信息中将error作为键名,出错信息作为键值即可。 九、返回结果针对不同操作,服务器向用户返回的结果应该符合以下规范。 十、Hypermedia APIRESTful API最好做到Hypermedia,即返回结果中提供链接,连向其他API方法,使得用户不查文档,也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比如,当用户向api.example.com的根目录发出请求,会得到这样一个文档。 上面代码表示,文档中有一个link属性,用户读取这个属性就知道下一步该调用什么API了。rel表示这个API与当前网址的关系(collection关系,并给出该collection的网址),href表示API的路径,title表示API的标题,type表示返回类型。 Hypermedia API的设计被称为。Github的API就是这种设计,访问会得到一个所有可用API的网址列表。 从上面可以看到,如果想获取当前用户的信息,应该去访问,然后就得到了下面结果。 上面代码表示,服务器给出了提示信息,以及文档的网址。 十一、其他(1)API的身份认证应该使用框架。 (2)服务器返回的数据格式,应该尽量使用JSON,避免使用XML。
十二、Django rest framework最佳实践 http://www.cnblogs.com/alex3714/articles/7131523.html
本文转载自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4/05/restful_api.html
(编辑:李大同)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