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并发编程
一.操作系统 1.简介 现代计算机系统是由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主存,磁盘,打印机,键盘,鼠标显示器,网络接口以及各种其他输入输出设备组成的复杂系统,每位程序员不可能掌握所有系统实现的细节,并且管理优化这些部件是一件挑战性极强的工作。所以,我们需要为计算机安装一层软件,成为操作系统,任务就是用户程序提供一个简单清晰的计算机模型,并管理以上所有设备。 定义也就有了:操作系统是一个用来协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系统程序,它位于硬件和应用程序之间。(程序是运行在系统上的具有某种功能的软件,比如说浏览器,音乐播放器等。) 操作系统的内核的定义:操作系统的内核是一个管理和控制程序,负责管理计算机的所有物理资源,其中包括:文件系统、内存管理、设备管理和进程管理。 2.操作系统历史 2.1 真空管与穿孔卡片(无操作系统) 过程: 万能程序员们将对应于程序和数据的已穿孔的纸带(或卡片)装入输入机,然后启动输入机把程序和数据输入计算机内存,接着通过控制台开关启动程序针对数据运行;计算完毕,打印机输出计算结果;用户取走结果并卸下纸带(或卡片)后,才让下一个用户上机。 注意点: 优缺点: 优点:程序员在申请的时间段内独享整个资源,即时的调试自己的程序,如果有bug可以当场处理, 2.2 晶体管和批处理系统 第一代计算机的问题: 人机交互太多了(输入--->计算--->输出 输入--->计算--->输出 输入--->计算--->输出 ) 解决办法:
在收集了大约一个小时的批量作业之后,这些卡片被读入磁带,然后磁带被送到机房里并装到磁带上。然后磁带被送到机房里并装到磁带机上。随后,操作员装入一个特殊的程序(此乃现代操作系统的前身),它负责从磁带上读入第一个作业(job,一个或一组程序)并运行,其输出写到第二个磁带上,而且不打印。每个作业结束后,操作系统自动的从磁带上读入下一个作业并且运行。当一整批的作业全部结束后,操作员去下输入和输出磁带,讲输入磁带换成下一批作业,并且把输出磁带拿到一台1041机器上进行脱机(不与主计算机联机)打印 优点:批处理 2.3 集成电路芯片和多道程序设计 针对二代计算机的两个主要问题 开发出SPOOLING技术: 开发出多道程序设计,用于解决顺序执行的问题: 在7094机上(程序运行的机器),若当前作业因等待磁带或等待其他IO操作而暂停,CPU就处于休闲状态直至IO操作完成,对于CPU密集的科学计算,IO操作少,浪费时间不明显,对于商业数据处理,IO等待能到达80%~90%,所以必须解决CPU浪费的现象。 解决方案:将内存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存放不同的作业,如图1-5所示。当一个作业等待IO完成时,另一个作业可以使用CPU,内存中放足够的作业,则CPU的利用率能接近100% 此时的第三代计算机适合大型科学计算和繁忙的商务数据处理,但,本质上其仍是一个批处理系统。虽然解决了诸如以上问题,但多个作业必须在全部运行结束后,才能得到结果,从一个作业的提交到运算结果取回往往长达数小时。 分时操作系统:多个联机终端+多道技术: 20个客户端同时加载到内存,有17在思考,3个在运行,cpu就采用多道的方式处理内存中的这3个程序,由于客户提交的一般都是简短的指令而且很少有耗时长的,索引计算机能够为许多用户提供快速的交互式服务,所有的用户都以为自己独享了计算机资源 2.4 个人计算机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每平方厘米的硅片芯片上可以集成数千个晶体管,个人计算机的时代就此到来。 ? 未完待续 (编辑:李大同)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