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学习笔记:panic()和recover()
发布时间:2020-12-16 18:45:11 所属栏目:大数据 来源:网络整理
导读:如何理解: 1、调用panic函数相当于throw一个异常,逐层启动异常处理流程。在调用panic之前defer的操作会在调用panic后立即执行。 2、调用recover函数相当于catch了异常,会中止异常处理流程,并可以返回这个异常。 3、panic函数接受一个参数,任意类型,无
如何理解: 1、调用panic函数相当于throw一个异常,逐层启动异常处理流程。在调用panic之前defer的操作会在调用panic后立即执行。 2、调用recover函数相当于catch了异常,会中止异常处理流程,并可以返回这个异常。 3、panic函数接受一个参数,任意类型,无返回值; 4、recover函数没有参数,返回值就是异常本身; 5、一般,recover函数放在defer后面的一个匿名函数中执行。个人认为还应该放在函数的首部;
一个例子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work() { Log(10) panic("ERROR!") Log(100) } func Log(args ...interface{}) { fmt.Println(args...) } func main() { defer func() { if r := recover(); r != nil { Log(r) } }() work() } (编辑:李大同)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