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React,你必须要知道的事情
容器性组件(container component)和展示性组件(presentational component)使用React编写组件时,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将组件划分为容器性组件(container component)和展示性组件(presentational component),这样有助于我们在编写组件时,更加明确这个组件应该负责哪些事情。 容器性组件,负责业务流程逻辑的处理,如发送网络请求,处理请求数据,将处理过的数据传递给子组件的Props使用。同时,容器性组件提供源数据的方法,以Props方式传递给子组件,当子组件的状态变更引起源数据的变化时,子组件通过调用容器性组件提供的方法同步这些变化。 展示性组件,负责组件的外表,也就是组件如何渲染,具有很强的内聚性。展示性组件不关心渲染时使用的组件属性(Props)是如何获取到的,它只要知道有了这些Props后,组件应该如何渲染就足够了。属性如何获取,是容器性组件负责的事情。当展示性组件状态的变化需要同步到源数据时,需要调用容器性组件中的方法,这个方法一般也是通过Props传递给展示性组件。 例如,一个Todo项目,有一个Todo组件和一个TodoList组件,Todo组件是一个容器性组件,负责从服务器端获取待办事项列表,获取到待办事项列表后传递给TodoList显示。当在TodoList中新建一项待办事项后,需要通过TodoList 的 Props,调用Todo组件中保存待办项目的方法,将新建的待办项目同步到服务器端。 容器性组件和展示性组件可以相互嵌套,一个容器性组件可以包含多个展示性组件和其他的容器性组件;一个展示性组将也可以包含容器性组件和其他的展示性组件。这样的分工,可以使与组件渲染无直接关系的逻辑由容器性组件集中负责,展示性组件只关注组件的渲染逻辑,从而使展示性组件更容易被复用。对于非常简单的页面,一般只要一个容器性组件就足够了;但对于负责页面,则需要多个容器性组件,否则所有的业务逻辑都在一个容器性组件中处理的话,会导致这个组件非常复杂,同时这个组件获取到的源数据,可能需要经过很多层的组件Props的传递,才能到达最终使用的展示性组件。 Props、State和组件的普通属性Props、State的概念都很清晰,组件的普通属性是指在组件中直接挂载到this下的属性。其实,Props和State也是组件的两个普通属性,因为我们可以通过this.props 和 this.state 直接获取到。那么Props、State 和 组件的其他普通属性,分别应该在什么场景下使用呢? Props和State都是用于组件渲染的,也就是说,一个组件最终长成什么样,取决于这个组件的Props和State。Props和State的变化都会触发组件的render方法。但这两者也是有区别的。Props是只读的数据,它是由父组件传递过来的;而State是组件内部自己维护的状态,是可变的。State可以根据Props的变化而变化。如果组件中还需要其他属性,而这个属性又与组件的渲染无关(也就是render方法中不会用到),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属性直接挂在到this下,而不是作为组件的一个状态。 例如,组件中需要一个定时器,每隔几秒改变一下组件的状态,就可以定义一个this.timer属性,以备在componentWillUnmount时,清除定时器。 setState 异步性React官网提到,this.state和this.props的更新可能是异步的,React可能会出于性能考虑,将多个setState的调用,合并到一次State的更新中。所以,不要依赖this.props 和 this.state的值计算下一个状态。引用官网的一个代码示例: // Wrong this.setState({ counter: this.state.counter + this.props.increment,}); 如果一定要这么做,可以使用另一个以函数作为参数的setState方法,这个函数的第一个参数是前一个State,第二个参数是当前接收到的最新Props。如下所示: // Correct this.setState(function(prevState,props) { return { counter: prevState.counter + props.increment }; }); 在调用setState之后,也不能立即使用this.state获取最新状态,因为这时的state很可能还没有被更新,要想保证获取到的state是最新的state,可以在componentDidUpdate中获取this.state。也可以使用带用回调函数参数版本的setState 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当组件的属性可能发生变化时,这个方法会被调用。这里说可能,是因为父组件render方法每次被调用时,子组件的这个方法都会被调用(子组件第一次初始化时除外),但并不一定每次子组件的属性都会发生变化。如果组件的State需要根据Props的变化而变化,那么这个方法就是最适合这个这个逻辑的地方。例如当Props变化时,组件的State需要重置,就可以在这个方法中调用this.setState()来重置状态。需要注意,在这个方法中调用this.setState()并不会重新触发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的调用,也不会导致render方法被触发两次。一般情况下,接收到新Props会触发一次render,调用this.setState也会触发一次render,但在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中调用this.setState,React会把原本需要的两次render,合并成一次。 shouldComponentUpdate这个方法常作为优化React性能使用。当shouldComponentUpdate返回false时,组件本次的render方法不会被触发。可以通过在这个方法中比较前后两次state或者props,根据实际业务场景决定是否需要触发render方法。 React提供了一个React.PureComponent组件,这个组件重写了shouldComponentUpdate,会对前后两次的state和props进行浅比较,如何不一致,才会返回true,触发后续的render方法。这里的浅比较指,只会对state和props的第一级属性进行比较(使用 一般情况下,让shouldComponentUpdate返回默认的true是不会有太大问题的。虽然这样可能导致一些不必要的render方法被调用,但render方法直接操作的是虚拟DOM,只要虚拟DOM没有发生变化,并不会导致实体DOM的修改。而JS慢是慢在实体DOM的修改上。只要你的render方法不是很复杂,多调用几次render方法并不会带来多大的性能开销。 render父组件每次render方法被调用,或者组件自己每次调用setState方法,都会触发组件的render方法(前提是shouldComponentUpdate使用默认行为,总是返回true)。那么组件每次render,是不是都会导致实体DOM的重新创建呢?答案是,不是! React之所以比直接操作DOM的JS库快,原因是React在实体DOM之上,抽象出一层虚拟DOM,render方法执行后,得到的是虚拟DOM,React 会把组将当前的虚拟DOM结构和前一次的虚拟DOM结构做比较,只有存在差异性,React才会把差异的内容同步到实体DOM上。如果两次render后的虚拟DOM结构保持一致,并不会触发实体DOM的修改。 React速度快的原因,还有一个是它出色的Diff算法。标准的比较两棵树的Diff算法的时间复杂是 O(n3) 。而React基于非常符合实际场景的两个假设,就将Diff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降到了接近O(n)。这两个假设是:
<ul> <li key='a'>Book A</li> <li key='b'>Book B</li> </ul> 当在第一个位置插入一条记录Book C 时, <ul> <li key='c'>Book C</li> <li key='a'>Book A</li> <li key='b'>Book B</li> </ul> 由于有key的标识,React知道此时新增了一条记录,会创建一个新的 这里同时揭露了另一个问题,不要使用元素在集合中的索引值作为key,因为一旦集合中元素顺序发生改变,就可能导致大量的key失效,进而引起大量的修改操作。 如何发送网络请求当我们需要从服务器获取数据时,我们应该在组件的哪一个生命周期方法中发送网络请求呢?React官网上提到,可以在componentDidMount中发送网络请求,这也是一般情况下的最佳实践。有些人也会把发送网络请求放在componentWillMount中,并且认为这个方法先于componentDidMount调用,所以可以更快地获取数据。个人认为,这种使用方法一般也是没有问题的,但在一些场景下会出现问题,比如需要在服务器端渲染时,componentWillMount会被调用两次,一次是在Server端,一次是在Client端。可参考这篇文章。 (编辑:李大同)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