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D FLASH芯片R/B引脚上拉电阻的作用和阻值选择
??? NAND用R/B输出作为一种硬件方法标示页操作、擦除和随机读等操作的完成,平时R/B为高电平状态,但当NAND进行编程、随机读或擦除操作时变为低电平状态,操作完成后又变为高电平状态。R/B引脚为漏极开路驱动,因此需要接上拉电阻才能把R/B拉回高电平状态。
R/B引脚端的上拉电阻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图中电容CL的值为常量:若器件的供电电压为1.8V,则CL=30pF;若供电电压为3.3V,则CL=50pF。 R/B引脚的状态图如下图所示: 我们选用的芯片是3.3V的,所以R/B引脚的高电平判决门限为:Voh=2.4V,低电平判决门限为:Vol=0.4V。 图中Tf为高电平到低电平的下降时间,Tr为低电平到高电平的上升时间。 上拉电阻的工作示意图如下所示: 上拉电阻Rp的阻值选择: 上拉电阻阻值选择的要求是要满足引脚电平的判决门限,即能把R/B引脚的低电平拉到0.4V以下,也能把高电平拉到2.4V以上,满足判决要求。 分析上拉电阻电路: Rp=(Vcc-Vol)/Iol, Iol为output low current(R/B),是电压为Vol时电路中的电流值。对于Vol,必须满足Vol<=0.4V,而电流Iol的最小值为8mA,典型值为10mA。因此Rp的最小值为: 其中IL为连接到R/B引脚的其他设备的输入总电流,此处无其他设备与R/B相连,故IL=0。 经计算:Rp(min)=400ohm。 当R/B端输入高电平时,可把NAND的内阻设为R,则R/B引脚获得的电压Voh为Vcc在R上的分压,由于R的值很大,因此Rp的阻值的上限并不取决于相对于Rp相对于R的大小(即影响R的分压),而是取决于电平的上升沿时间tr。 Rp阻值的大小会影响到电平的上升沿时间tr,因为上拉电阻Rp与电容CL构成RC电路,存在RC延迟。电平上升沿时间tr与Rp阻值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延迟时间tr的计算公式为:tr=Rp*CL。 图中tf基本保持不变的原因是电容CL的放电时间很快,基本不受Rp的影响,因此近似为常数。 由于Voh=Ibusy*Rp,故随着Rp阻值的升高,电流ibusy逐渐下降,与tr成反比。 随着Rp阻值的增大,电平上升沿时间会逐渐变长,但tr过大会影响到信号的时序判决,如下图所示: 在上图中,若R/B引脚的上升沿时间tr大于tRR(Ready to RE Low),则会影响信号速率,导致器件不能正常工作。 电阻阻值越小,消耗的功率越大;而阻值过大可能不能满足上拉要求。因此,根据经验,选择Rp的阻值为4.7kohm。 对于电容CL,一般不需要安装,因为容值为50pF,与PCB上的寄生电容大小相当。 延伸研究:上拉电阻的使用范围: 上拉电阻的阻值计算 open-drain output实际上是漏极开路输出,简称OD,是在CMOS电路中的。相应的,在TTL电路中,有集电极开路输出(open-collector output),简称OC. 开漏形式的电路有以下几个特点: 正常的CMOS输出级是上、下两个管子,把上面的管子去掉就是OPEN-DRAIN了。这种输出的主要目的有两个:电平转换和线与。 由于漏级开路,所以后级电路必须接一上拉电阻,上拉电阻的电源电压就可以决定输出电平。这样你就可以进行任意电平的转换了。 线与功能主要用于有多个电路对同一信号进行拉低操作的场合,如果本电路不想拉低,就输出高电平,因为OPEN-DRAIN上面的管子被拿掉,高电平是靠外接的上拉电阻实现的。(而正常的CMOS输出级,如果出现一个输出为高另外一个为低时,等于电源短路。) OPEN-DRAIN提供了灵活的输出方式,但是也有其弱点,就是带来上升沿的延时。因为上升沿是通过外接上拉无源电阻对负载充电,所以当电阻选择小时延时就小,但功耗大;反之延时大功耗小。所以如果对延时有要求,则建议用下降沿输出。 (编辑:李大同)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