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李大同 (https://www.lidatong.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正文

TD-SCDMA原理学习知识汇总

发布时间:2020-12-13 20:31:43 所属栏目:百科 来源:网络整理
导读:1 : TDD 技术的特点? l 时分双工( TDD ):以不同时隙区分上行和下行 p 优点 n 在上下行业务不对称时可以给上下行灵活分配不同数量的时隙,频谱效率高 n 上行和下行使用相同频率载频,便于引入智能天线、联合检测等新技术 p 缺点 n 实现较复杂,需要 GPS

1TDD技术的特点?

l 时分双工(TDD):以不同时隙区分上行和下行

p 优点

n 在上下行业务不对称时可以给上下行灵活分配不同数量的时隙,频谱效率高

n 上行和下行使用相同频率载频,便于引入智能天线、联合检测等新技术

p 缺点

n 实现较复杂,需要GPS同步

n CDMA技术一起使用时,上下行之间的干扰控制难度较大

2CDMA技术的特点?

l 抗干扰能力强,频率复用度高,频谱利用率大大提高

l 保密性强:扩频后的信号近似白噪声

l 系统的用户容量是软容量,各有利弊

l 占用带宽较大:对功放要求高(耗电较大)

l 自干扰系统-系统内用户互相干扰,技术实现难度大

3TD采用的语音编码?

答:AMRAdaptive Multi-Rate),共有八种编码

4:在TD系统中,区分用户、小区采用哪种码?

答:区分用户:扩频码,TD采用的扩频码为OVSF

l TD-SCDMA使用的上行扩频因子为1/2/4/8/16,下行为116

区分小区:扰码,TD采用的扰码为Gold序列

l TD-SCDMA的扰码长度固定为16chips,共有128

5TD采用的调制方式?

答:QPSK16QAMHSDPA

6:联合检测的作用?

l 减少多径干扰和多址干扰,提高系统容量

l 减少噪声上升,提高覆盖

l 克服远近效应,降低对功率控制的要求

7:智能天线的作用?

l 对用户起到空间隔离、消除干扰的作用

p 最大化对期望用户的能量

p 最小化对其他用户的干扰

l 阵列天线和赋型算法可以提供15dB以上的额外增益,从而:

p 增加覆盖范围,改善建筑物中和高速运动时的信号接收质量

p 提高信号接收质量,降低掉话率

p 增加系统容量

p 减少发射功率,延长移动台电池寿命

8TD常用术语:

l Bit(比特):经过信源编码的,含有信息的数据

l Symbol(符号):经过信道编码、交织后的数据

l Chip(码片):经过最终扩频得到的数据

l Chip Rate (cps):码片速率,CDMA系统的基础参数

p TD-SCDMA系统码片速率为1.28Mcps

l Spreading FactorSF,扩频因子):扩频码的长度

p 符号速率×SF=码片速率

9TD系统的优势:

l 频谱利用率高

p 不需成对的频谱,能够满足未来扩展需求,为频谱分配带来极大的灵活性

p 相对于FDD 运营商,TDD 运营商频谱获取成本低,同时在业务方面,提高语音和非对称数据应用的频谱效率

l TD 系统分配非对称上下行传输,经济高效地支持互联网接入业务

l 结合智能天线技术,可以提供快速精确定位业务 (LCS)

10TD的特色业务分类?

会话型业务:语音业务与可视电话

后台类业务:数据下载、图铃下载、E-mail收发

流媒体业务:手机电视、VOD、交通监控

交互类业务:在线游戏、网页浏览、定位业务(LCS

11:联合检测的设计思想:

l 对多个用户的信号的多径分量进行联合处理,充分利用用户信号的扩频码、幅度、定时、延迟等信息,大幅度降低多径和多址干扰

采用联合检测的好处:

l 减少多址干扰和多径干扰,提高系统容量

l 减少噪声上升,提高覆盖

l 克服CDMA特有的远近效应,降低对功率控制的要求

12:智能天线的设计思想:

l 没有智能天线的情况下,小区间用户干扰严重

l 使用智能天线的情况下,小区间用户干扰得到极大改善

采用智能天线的好处:见上面

13TD采用上行同步的原因:

上行同步的基本概念

l 所谓上行同步是指在同一小区中,使用同一时隙的不同位置的用户发送的上行信号同时到达基站接收天线,即同一时隙不同用户的信号到达基站接收天线时保持同步。

采用上行同步的原因:

l 减小小区内用户间的上行多址干扰和多径干扰,增加小区容量和小区半径

l 使TD-SCDMA具有区别于cdma2000WCDMA的专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14:采用SDR思想设计的系统给网络运营带来的好处:

l 多种通信制式的设备共享硬件平台,节省机房,降低投资

l 技术演进时只需要进行软件升级,新技术、新制式网络建设速度大大加快

SDR设计思想:尽可能以软件(算法)实现射频硬件部分的功能

15:对于某种业务,其QOS指标主要包括哪方面的内容:

链路质量、小区容量、小区覆盖

16:说明开环、闭环功率控制的区别:

l 开环功率控制:用于初始接入过程

l 闭环功率控制:用于业务进行过程

p 上行、下行环功率控制

p 上行、下行环功率控制

17:说明上行内环、外环功率控制的区别:

l 上行内环功率控制:NodeB控制UE的发射功率

l 上行外环功率控制:RNC通过动态调整SIRtar,间接控制UE的发射功率

l 下行内环功率控制:UE控制NodeB的发射功率

l 下行外环功率控制:UE通过动态调整SIRtar,间接控制NodeB的发射功率

18:说明硬切换、软切换以及接力切换各自的特点:

l 硬切换的特点

p 先中断源小区的链路,后建立目标小区的链路

p 通话会产生缝隙

l 软切换特点

p 先建立目标小区链路,后中断源小区链路,可以避免通话缝隙

p CDMA系统所特有,而且只能发生在同频小区间

p 软切换比硬切换占用更多的系统资源

l 接力切换的优势

p 相对于软切换,占用系统资源少,提高了系统容量

p 相对于硬切换,业务中断时间很短,且掉话率低

l 接力切换的设计思想

p 利用上行同步技术,在切换测量期间,使用上行预同步的技术,提前获取切换后的上行信道发送时间、功率信息,从而达到减少切换时间,提高切换的成功率、降低切换掉话率的目的

19TD系统中术语简介:

P-CCPCH: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

Primary Common Control Physical Channel

RACH:随机接入信道

Random Access channel

RSCP:接收信号码功率

Received signal Code Power

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FACH:前向接入信道

Forward Access Channel

FACCH:快速伴随控制信道

Fast Associated Control Chanel

FPACH:快速物理接入信道

Fast Physical Access Channel

DPCCH:专用物理控制信道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DPDCH:专用物理数据信道

DTCH:专用业务信道

Dedicated Traffic Channel

CCPCH:公共控制物理信道

Common Control Physical Channel

AGCH:接入允许信道

Access Grant Channel

S-CCPCH:辅-公共控制物理信道

Secondary Common Control Physical Channel

USCH:上行共享信道

Uplink Share Channel

20DCADynamic channel Allocation

信道被集中起来进行集中分配。

慢速DCA:资源分配到小区

快速DCA:资源分配到承载业务

21N频点技术:

每小区/扇区配置N个载频,其中一种主载频,其他为辅载频

承载P-CCPCH信道的载频为主载频;

每小区/扇区有且只有一个主载频,同一UE所占用的上下行时隙配置在同一载频上。

一般公共信道均配置在主载频;

N频点技术在无线规划时原则:“主载频异频、辅载频可同频”

22HSDPA技术

采用的主要技术:AMCHARQ

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MC主要用于HS-DSCH(高速下行共享信道)

HARQARQFEC混合使用,FEC采用1/3Turbo

AMC提供大动态范围的粗略的、慢速的自适应调制;

HARQ提供小动态范围的精确的、快速的自适应调制;

23TD相关的部分信令流程:

情况1UE登记发起RRC连接建立,RNC决定在公共信道上建立RRC连接,并且使用已经配置好的公共信道资源,与NodeB之间无信令交互。

情形2UE呼叫发起RRC连接建立,RNC决定在专用信道上建立RRC连接,与NodeB之间有信令交互;

24HSDPA物理层增加的三个信道:

HS-PDSCH:高速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下行数据)

用来增加下行链路数据率的信道;

HS-SCCH:高速共享控制信道(下行控制信令)

承载信令信息的下行信道,每小区最多32HS-SCCH,每设备最多4HS-SCCH

HS-SICH:高速共享信息信道(上行控制信令)

25TD采用的关键技术(共6种)

物理层:智能天线、上行同步、联合检测

网络层:接力切换、DCA

高层:TDD(时分双工)

26HSDPA数据传输过程:

HSDPA数据传输流程:

  1. Node B内的调度模块对不同的用户进行评估,考虑他们的信道条件、每个用户的缓冲区的数据量以及最近一次的服务时间等因素。
  2. 定好服务的用户后,Node B确定HS-DSCH(下行共享信道)的参数。
  3. Node B在发射HS-DSCH之前,先发射HS-SCCH通知终端一些必要的参数。
  4. 终端监测HS-SCCH,监测是否有发给自己的信息,如果有的话,终端开始接收HS-PDSCH,并进行缓存。
  5. 根据HS-SCCH上的信息,终端可以判断在HS-PDSCH上接收到的数据是否需要和soft buffer中的数据进行合并。
  6. 终端对在HS-DSCH上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调,并根据CRC结果在上行HS-SICH上发送响应ACK/NACK
  7. 如果Node B收到了NACK,会进行数据的重发,直到收到终端的ACK消息或达到最大重传次数。

(编辑:李大同)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