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李大同 (https://www.lidatong.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服务器 > 安全 > 正文

出差总结2:程序效率问题

发布时间:2020-12-17 02:38:01 所属栏目:安全 来源:网络整理
导读:?????????以前学数据结构第一章就讲到程序的空间和时间的效率,这次终于自己有亲身体会了,而且体会十分痛苦,自己的程序把自己的计算机搞的动不了了,还好提早发现,不然肯定把服务器给拖垮掉。同时觉得基础知识很重要,有空就要恶补一下。 ? ??????? 这次

?????????以前学数据结构第一章就讲到程序的空间和时间的效率,这次终于自己有亲身体会了,而且体会十分痛苦,自己的程序把自己的计算机搞的动不了了,还好提早发现,不然肯定把服务器给拖垮掉。同时觉得基础知识很重要,有空就要恶补一下。

?

??????? 这次事件起因:由于更改了前台页面的数据获取方式,数据内容也不一样,从而导致后台程序的出错,然后更改完后发觉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其实也就一百多条数据,程序实在是问题很大),程序运行5秒都没有执行完,定时器设置5秒,导致死机。以前自己认为现在计算机硬件发展如此迅速,就算程序效率差点,也不会有什么关系,现在觉得再好的硬件也抵不住烂程序的折磨。

?

??? 下面总结一下教训:

1.当运行时占用cpu过高时,除了检查程序本身的错误外,可以考虑是否牺牲一下内存;也即使用静态变量来保存数据或把数据保存在内存中,不用频繁的取数据。

2.编码的一些规范:当多个数据表进行比较时,可以先使用数据视图来进行筛选比较,这样可以少用循环;当很多变量每个函数都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定义全局变量,这样只需定义一次(视具体情况而定);当取得数据后最好能保存在内存中,这样可以不用频繁的连接数据库,当取完数据不要忘了关闭连接;当连接webservice去取数据时,最好也取一次,不要频繁的去取。

?

3.程序的代码量多并不一定执行的效率就低,而程序的精简也不一定代表执行效率就高,要看程序具体是如何执行的。

(编辑:李大同)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