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阵列
在原先的时候,我们能使用的磁盘容量都不大,几十GB的容量就已经算大硬盘了。但是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很大容量的存储空间,当我们磁盘容量不够了该怎么办?其实我们可以用一种存储机制,即磁盘阵列(RAID)。这种机制的功能是什么?它有哪些级别?什么是硬件、软件磁盘阵列?Linux支持什么样的磁盘阵列?下面我们就来谈谈 RAID概念磁盘阵列RAID的全名是(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有独立冗余磁盘阵列之称。RAID可以通过软件(RAID卡)或硬件(MDADM)将多个较小的磁盘整合成一个较大的磁盘设备,形成一个巨大容量的磁盘组,而这个磁盘组可不仅仅是存储容量大而已,它还具有数据保护的功能,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 整个RAID由于选择的级别(level)不同,而是而使得整合后的磁盘具有不同的功能,常见的level有这几种 RAID 0 (等量模式,stripe):性能最佳RAID 0? 条带 (strping),也是我们最早出现的RAID模式也是最简单的一种形式 组成:需磁盘数量:2块以上(最好由相同型号与容量的磁盘来组成),越多的块磁盘组成的RAID 0 的性能越好,因为每一块负责的数据量变得更低,而且总容量会变得更大。 优点:成本低、速度快,可以提高整个磁盘的性能,而且磁盘利用率为100%。 缺点:要自行承担数据损坏的风险,任何一个磁盘的损坏将损坏全部数据;并且不提供冗余或错误修复能力。 RAID 1 (镜像模式, mirror):完整备份组成:mirroring(镜像卷),需要磁盘两块以上,最好是一模一样的硬盘,如果不同容量的硬盘组成RAID 1 时,那么总容量将会以容量小的那一块为主 原理:是把一个磁盘的数据镜像到另一个磁盘上,也就是说数据在写入一块磁盘的同时,会在另一块闲置的磁盘上生成镜像文件,(同步)简单来说就是让同一份数据,完整的保存在两块硬盘上 优点:最大的优点在于数据的备份,任何的一块硬盘损坏时,数据可以完整的保存下来 缺点:磁盘利用率为50%,即2块100G的磁盘构成RAID1只能提供100G的可用空间,读写速度一般没有RAID 0 那么快。 RAID 5 :性能与数据备份的均衡考虑带奇偶校验的条带卷 组成:需要三块 (编辑:李大同)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 linux – zfs-fuse文件权限问题在CentOS / RHEL
- linux – 什么可以导致非活动内存增加以及如何回
- linux 常用性能优化
- sass – 使用@ at-root和&选择器列表
- linux – Meltdown&Spectre – 修补未修补的
- 我可以在Visual Studio 2015或Mac(Eclipse或XCod
- linux – 使用puppet为现有用户设置默认shell
- linux上搭建nginx+ftp,实现文件的上传与访问
- linux – 哪个命令可用于确定文件是否为二进制文
- linux – 连接到Centos openvpn但没有外部Int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