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理解Java设计模式中的组合模式
组合模式是一种常见的设计模式(但我感觉有点复杂)也叫合成模式,有时又叫做部分-整体模式,主要是用来描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个人理解:组合模式就是将部分组装成整体。 定义如下: 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使得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 通用类图如下: 组合模式的包含角色: ● Component 抽象构件角色 ● Leaf 叶子构件 ● Composite 树枝构件 通用源代码: 抽象构件 public abstract class Component { //个体和整体都具有的共享 public void do Something(){ //编写业务逻辑 } } 树枝构建 public class Composite extends Component { //构件容器 private Array List<component> component Array List = new Array List<component>() //增加一个叶子构件或树枝构件 public void add(Component component){ this.component Array List.add(component); } //删除一个叶子构件或树枝构件 public void remove(Component component){ this.component Array List.remove(component); } //获得分支下的所有叶子构件和树枝构件 public Array List<component> get Children(){ return this.component Array List; } } 树叶节点是没有子下级对象的对象,定义参加组合的原始对象行为。 树叶构件 public class Leaf extends Component { /* * 可以覆写父类方法 * public void do Something(){ * * } */ } 测试类负责树状结构的建立,并可以通过递归方式遍历整个树。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一个根节点 Composite root = new Composite(); root.do Something(); //创建一个树枝构件 Composite branch = new Composite(); //创建一个叶子节点 Leaf leaf = new Leaf(); //建立整体 root.add(branch); branch.add(leaf); } //通过递归遍历树 public static void display(Composite root){ for(Component c:root.get Children()){ if(c instanceof Leaf){ //叶子节点 c.do Something(); }else{ //树枝节点 display((Composite)c); } } } } 组合模式的优点: ● 高层模块调用简单 组合模式的缺点: 组合模式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点,看到我们在场景类中的定义,提到树叶和树枝使用时的定义了吗?直接使用了实现类!这在面向接口编程上是很不恰当的,与依赖倒置原则冲突,读者在使用的时候要考虑清楚,它限制了你接口的影响范围。 使用场景: 注意事项: 只要是树形结构,就要考虑使用组合模式,这个一定要记住,只要是要体现局部和整体的关系的时候,而且这种关系还可能比较深,考虑一下组合模式吧。 总结 以上就是本文关于快速理解Java设计模式中的组合模式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参阅本站:Java设计模式――工厂设计模式详解、Java设计模式之访问者模式使用场景及代码示例、Java设计模式笔记之抽象工厂代码示例等,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留言,小编会及时回复大家的。感谢朋友们对本站的支持! (编辑:李大同)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