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sqlserver中的事务和锁
昨日“拜读”《sqlserver2005高级程序设计》和《SQL Server 2008编程入门经典(第3版)》这两本翻译后的中文版书籍。竟然发现目录结构大致一样,其讲解的内容几乎差不多。有抄袭的嫌疑。看到“事务和锁”那一张中,发现连举的小例子、表格都一模一样。哈哈。。。对这类书籍,真不想做太多评论了。国内那些翻译版的书籍嘛。说真的,大部分翻译得有点生硬。而那些“原创著作”嘛。大多是相互抄袭,空谈。就微软技术体系而言,如果直接从MSDN或者联机丛书中copy一下,再随便贴几页的代码,那样就能出版销售,那可能我也能著书了,因为那确实没啥水平。 当然,也不乏精品之作,只是很少且很难找到罢了。好了,言归正传,开始说说事务和 锁,这大概是数据库中比较难理解的东西了。 一、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 (1)脏读:脏读就是指当一个事务正在访问数据,并且对数据进行了修改,而这种修改还没有提交到数据库中,这时,另外一个事务也访问这个数据,然后使用了这个数据。 例如: 张三的工资为5000,事务A中把他的工资改为8000,但事务A尚未提交。 与此同时, 事务B正在读取张三的工资,读取到张三的工资为8000。 随后, 事务A发生异常,而回滚了事务。张三的工资又回滚为5000。 最后, 事务B读取到的张三工资为8000的数据即为脏数据,事务B做了一次脏读。 ? (2)不可重复读:是指在一个事务内,多次读同一数据。在这个事务还没有结束时,另外一个事务也访问该同一数据。那么,在第一个事务中的两次读数据之间,由于第二个事务的修改,那么第一个事务两次读到的的数据可能是不一样的。这样就发生了在一个事务内两次读到的数据是不一样的,因此称为是不可重复读。 例如: 在事务A中,读取到张三的工资为5000,操作没有完成,事务还没提交。 与此同时, 事务B把张三的工资改为8000,并提交了事务。 随后, 在事务A中,再次读取张三的工资,此时工资变为8000。在一个事务中前后两次读取的结果并不致,导致了不可重复读。 ? (3)幻读:?是指当事务不是独立执行时发生的一种现象,例如第一个事务对一个表中的数据进行了修改,这种修改涉及到表中的全部数据行。同时,第二个事务也修改这个表中的数据,这种修改是向表中插入一行新数据。那么,以后就会发生操作第一个事务的用户发现表中还有没有修改的数据行,就好象发生了幻觉一样。 例如: 目前工资为5000的员工有10人,事务A读取所有工资为5000的人数为10人。 此时, 事务B插入一条工资也为5000的记录。 这是,事务A再次读取工资为5000的员工,记录为11人。此时产生了幻读。 ? 不可重复读的重点是修改:? ? ? 二、独占锁、共享锁、更新锁,乐观锁、悲观锁 1、锁的两种分类方式 (1)从数据库系统的角度来看,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2)从程序员的角度看,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2、数据库中如何使用锁 首先从悲观锁开始说。在SqlServer等其余很多数据库中,数据的锁定通常采用页级锁的方式,也就是说对一张表内的数据是一种串行化的更新插入机制,在任何时间同一张表只会插1条数据,别的想插入的数据要等到这一条数据插完以后才能依次插入。带来的后果就是性能的降低,在多用户并发访问的时候,当对一张表进行频繁操作时,会发现响应效率很低,数据库经常处于一种假死状态。而Oracle用的是行级锁,只是对想锁定的数据才进行锁定,其余的数据不相干,所以在对Oracle表中并发插数据的时候,基本上不会有任何影响。 注:对于悲观锁是针对并发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一般在我们的应用中用乐观锁足以。 Oracle的悲观锁需要利用一条现有的连接,分成两种方式,从SQL语句的区别来看,就是一种是for update,一种是for update nowait的形式。比如我们看一个例子。 首先建立测试用的数据库表: ? CREATE TABLE TEST(ID,NAME,LOCATION,VALUE,CONSTRAINT test_pk PRIMARY KEY(ID))AS SELECT deptno,dname,loc,1 FROM scott.dept 这里我们利用了Oracle的Sample的scott用户的表,把数据copy到我们的test表中。 ? (1)for update 形式介绍 然后我们看一下for update锁定方式。我们执行如下的select for update语句: ? select * from test where id = 10?for update ? 通过这条检索语句锁定以后,再开另外一个sql*plus窗口进行操作,再把上面这条sql语句执行一便,你会发现sqlplus好像死在那里了,好像检索不到数据的样子,但是也不返回任何结果,就属于卡在那里的感觉。这个时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一开始的第一个Session中的select for update语句把数据锁定住了。由于这里锁定的机制是wait的状态(只要不表示nowait那就是wait),所以第二个Session(也就是卡住的那个sql*plus)中当前这个检索就处于等待状态。当第一个session最后commit或者rollback之后,第二个session中的检索结果就是自动跳出来,并且也把数据锁定住。 不过如果你第二个session中你的检索语句如下所示:select * from test where id = 10,也就是没有for update这种锁定数据的语句的话,就不会造成阻塞了。 ? (2)for update nowait 形式介绍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当数据库数据被锁定的时候,也就是执行刚才for update那条sql以后,我们在另外一个session中执行for update nowait后又是什么样呢。 比如如下的sql语句: select * from test where id = 10?for update nowait 由于这条语句中是制定采用nowait方式来进行检索,所以当发现数据被别的session锁定中的时候,就会迅速返回ORA-00054错误,内容是资源正忙,但指定以 NOWAIT 方式获取资源。所以在程序中我们可以采用nowait方式迅速判断当前数据是否被锁定中,如果锁定中的话,就要采取相应的业务措施进行处理。 那这里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当我们锁定住数据的时候,我们对数据进行更新和删除的话会是什么样呢。 比如同样,我们让第一个Session锁定住id=10的那条数据,我们在第二个session中执行如下语句: update test set value=2 where id = 10 这个时候我们发现update语句就好像select for update语句一样也停住卡在这里,当你第一个session放开锁定以后update才能正常运行。当你update运行后,数据又被你update 语句锁定住了,这个时候只要你update后还没有commit,别的session照样不能对数据进行锁定更新等等。 总之,Oracle中的悲观锁就是利用Oracle的Connection对数据进行锁定。在Oracle中,用这种行级锁带来的性能损失是很小的,只是要注意程序逻辑,不要给你一不小心搞成死锁了就好。而且由于数据的及时锁定,在数据提交时候就不呼出现冲突,可以省去很多恼人的数据冲突处理。缺点就是你必须要始终有一条数据库连接,就是说在整个锁定到最后放开锁的过程中,你的数据库联接要始终保持住。 与悲观锁相对的,我们有了乐观锁。乐观锁一开始也说了,就是一开始假设不会造成数据冲突,在最后提交的时候再进行数据冲突检测。 ? 在乐观锁中,我们有3种常用的做法来实现:
? 三、事务五种隔离级别 Isolation 属性一共支持五种事务设置,具体介绍如下: (1)DEFAULT 使用数据库设置的隔离级别(默认),由DBA 默认的设置来决定隔离级别。 (2)READ_UNCOMMITTED 这是事务最低的隔离级别,它充许别外一个事务可以看到这个事务未提交的数据。 会出现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 (隔离级别最低,并发性能高)。 (3)READ_COMMITTED 保证一个事务修改的数据提交后才能被另外一个事务读取。另外一个事务不能读取该事务未提交的数据。 可以避免脏读,但会出现不可重复读、幻读问题(锁定正在读取的行)。 (4)REPEATABLE_READ 可以防止脏读、不可重复读,但会出幻读(锁定所读取的所有行)。 (5)SERIALIZABLE 这是花费最高代价但是最可靠的事务隔离级别,事务被处理为顺序执行。 保证所有的情况不会发生(锁表)。 (编辑:李大同)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