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 Server学习笔记之事务、锁定、阻塞、死锁用法详解
本篇章节讲解SQL Server学习笔记之事务、锁定、阻塞、死锁用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1、事务 隐式事务 在会话1中执行commit来提交事务,那么会话2马上就会返回记录了。 现在把两个会话的执行顺序调换一下: 显示数据库最早的活动事务通过会话来查询事务信息2、锁定 当一个用户要读取另一个用户正在修改的数据,或者一个用户正在修改另一个用户正在读取的数据,或者一个用户要修改另一个用户正在修改的数据,就会出现并发问题。锁定能防止并发问题。 资源的锁定方式称为锁定模式,SQL Server中的锁定模式:共享锁,意向锁,更新锁,排他锁,架构稳定锁,架构修改锁,大批量更新锁,键范围锁。不是所有锁模式都是兼容的,如:一个加了排他锁的资源不能再加其他锁,其他事务必须等待,直到释放排他锁。 可以锁定SQL Server中的各类对象,可以锁定的资源在粒度上差异很大,从细粒度(行、键)到粗粒度(数据库)。细粒度的锁允许用户能查询那些未被锁定的行,并发性更高,但是需要更多的锁资源(每个被锁定的行都需要一个锁资源);粗粒度的锁降低了并发性,但需要的锁资源很少。 在SQL Server中可锁定的资源: 查看锁的活动控制表的锁升级每个锁都会消耗内存资源,当锁的数量增加时,那么所需要的内存就会增加,而系统内可用的内存就会减少。如果锁占用的内存比率超过一个阀值,SQL Server会将细粒度锁(行锁)升级为粗粒度锁(表锁),这个过程就是锁升级。 锁升级的优点是可以减少锁的数量,相应的减少内存的使用量,而缺点是由于锁住了更大的资源,所以会导致阻塞,降低并发性。 影响锁定的除了上面提到的锁定模式、锁的粒度,还有就是事务的隔离级别。 所谓隔离级别其实就是事务与事务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比如,一个事务修改了数据,那么其他事务是否能看到这些修改的数据,无论事务是否提交。对于最高的隔离级别,这个事务所做的修改,其他任何事务都看不到;而最低的隔离级别,这个事务所做的修改,可以被其他任何事务看到。 SQL Server隔离级别:1.read uncommitted能解决丢失更新的问题,但是会导致脏读。 2.read committed读取的是已提交的数据,所以解决了脏读的问题,但是会有不可重复读取的问题,也就是在一个事务中有两次读取,第一次读取的和第二次读取的同一条数据,可能值是不同的,因为在事务中的select语句在读取完之后就立即释放的共享锁,而此时有另一个事务把刚才第一个事务读取的那条数据修改了,这样第一次读和第二次读到的值就会不同。 3.repeatable read解决了不可重复读取的问题,也就是在一个事务中的前后两次读取,读取到的数据值是一样的,但是会有幻读的可能,也就是第一次读出的数据确实和第二次读取的数据一样,但是第二次读取的记录条数可能多于第一次读取的记录条数,因为在读取的时候确实是锁住了被读取的记录,但是这个表可能添加了新的记录。 4.serializable通过锁住查询范围内的键、键与键之间的范围来解决幻读的问题,比如where id >=5 and id <=10,加入表表中只有id为7,9的两条记录,那么5-6、7-8、9-10这3个范围都会被锁住。 5.在ALLOW_SNAPSHOT_ISOLATION下的snapshot这种隔离级别允许读取事务一致性版本的数据,但可能不是最新的版本,也就是说在一个事务中只能读到某个版本,比如,在一个事务中有两次读取,第一次读完后,数据被另一个事务修改且事务提交了,此时进行第2次读取,那么读出来的还是和第一次读取一样的数据,这就是在一个事务中如果数据被其他事务修改了,读出来的数据也一样。优点是数据读取不会阻塞写,写也不会阻塞读取。另外,如果两个事务同时修改同一行数据,会导致更新冲突错误。 6.在READ_COMMITTED_SNAPSHOT下的read committed隔离级别允许在同一事务中总是能读取运行的已提交的数据,而且数据读取不会阻塞写,写也不会阻塞读取,也不会导致更新冲突。 上面是关于锁定的概念,那么接下来就是如何找到阻塞的进程,并解决阻塞问题。 3、死锁 当两个事务分别锁定了资源,而又继续请求对方已获取的资源,那么就会产生死锁。 发生死锁的原因:A、会话以不同的顺序访问表。 B、会话长时间运行事务,在一个事务中更新了很多表或行,这样增加了冲突的可能。 C、会话1申请了一些行锁,会话2申请了一些行锁,之后决定将其升级为表锁。 如果这些行在相同的数据页面中,并且两个会话同时在相同的页面上升级锁粒度,就会产生死锁。 再开启一个会话,开启跟踪: 希望本文所述对大家SQL Server数据库程序设计有所帮助。 (编辑:李大同)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