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李大同 (https://www.lidatong.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大数据能否让地震预警更加快速有效

发布时间:2020-12-14 04:11:49 所属栏目:大数据 来源:网络整理
导读:说地震预测预报是最重要的世界难题,这绝不为过。重要是因为它的发生会涉及大面积的人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困难是因为其覆盖的科学领域太多,太繁杂。 ? ? 3.11 日本大地震纪念日刚过,还有媒体在炒作两年前的惨景。近日来我国南方多地就连续发生 5 级以下的


说地震预测预报是最重要的世界难题,这绝不为过。重要是因为它的发生会涉及大面积的人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困难是因为其覆盖的科学领域太多,太繁杂。

?

?

3.11日本大地震纪念日刚过,还有媒体在炒作两年前的惨景。近日来我国南方多地就连续发生5级以下的地震,这引起了人们的恐慌,是否又有大地震要来临,我们是否需要做出应对。可喜的消息是,我国首次成功预警一次219日的云南巧家1046595.0级地震。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信息化或者大数据技术来解决地震预测和预警这个世界难题呢?



预测地震为什么如此困难?



说地震预测预报是最重要的世界难题,这绝不为过。重要是因为它的发生会涉及大面积的人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困难是因为其覆盖的科学领域太多,太繁杂。



我们知道,每天的天气预报多数是通过地面气象站收集到的气温数据与风力和空气湿度来判断未来24小时的情况,再结合气象卫星和数学模型进行验证。而最近大家都关注的PM2.5则更简单,就用仪器对观测点进行抄数据就可以,不做预测工作。但是地震预测预报则非常困难,原因是你首先要知道该地区属于什么地震带,其地质结构是什么样子。因为,没有这个基础,收上来的数据所建立的模型可能都是错误的。其次是模型的准确性,由于地震的发生机理非常复杂,所以我们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还不能完全真实的反应,比如一个非线性的变化,我们多数是通过线性模型来反应,这对结果有很大的偏差,数学中称为混沌效应。最后是采集数据庞大。关于地震的数据,采集的种类多,项目杂,地域广,时间长,因此基础数据的存储需要很大的数据量。好在尽管如此复杂,我们还是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新路,让地震预警不再遥远。



用数据监控形成预警网



由于我国也是地震多发区,上个世纪发生过多次大地震,建国后在周总理的亲自指导下,由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带队,从板块学说入手,建立了一支群测群防的地震预报队。具体方法是这样的,在板块比较活跃的地带,先形成多个观测网点,然后层层落实到人,进行基础参数的观测。这其中的参数包括地磁、地电、磁偏角、地面温度,以及地下水水温,水位和水中气体氡的含量。观测点每天将自己的数据观测出来后记录下来,汇成表格,作为备案,如果有异常,就要向上一级区县级地震小组汇报反映。由于基层观测点的设备比较基础简陋,数据是否准确,县级以上会做出判断甄别,去除干扰信号。然后区再向市级与省级汇报,最后汇报到国家地震局。



可见,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地震预警网,如果观测点很多,产生的数据量也会很大,光光凭简单的人工手绘制趋势图比较原始,而且如果地震很快发生,可能这种工作只能起到记录作用,而失去了预警作用。但是,就是这样的原始预警系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还准确预测出了辽宁海城地震,让世界地震预报界感到震惊。而日本3.11大地震震前的提前2分钟全国发布,更让世界人们知道,我们可以通过监测地震源发生地震后,马上通过无线电系统对外发送应急广播,通过电视,手机短信等多手段通知受灾区域,这样会给大家赢得时间,转移贵重财产和人员安全。



中国今年2月的地震预警系统,也是基于这个原理。据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介绍,他们所开发的地震预警系统原理是这样的:“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的速度很快、垂直传播,横波横向传播,但它的速度只有每秒3.5公里左右。我们的接收装置接收地震的纵波信号后,就用无线电(速度=光速)快速传播到预警系统,并就此向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



中国地震局工作人员也表示,中国地震局“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目前已经进入发改委立项程序,计划投入20亿元,用5年时间建设覆盖全国的由5000多个台站组成的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目前该工程正在福建省试点。



大数据技术保护我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推而广之,其实地震火山等等都可以利用这种原理进行试试监测。只是观测点越多,需要存储和处理的数据就越多,美国在黄石火山安放了几百个观测仪器,数据实时传到他们的预警系统,然后通过互联网对外发布。所以,一旦黄石火山出现问题,美国政府会率先知道。观测数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常规数据,另一部分是异常突发数据。一个地区的异常突发数据越多,产生地震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预警系统主要是对这些数据进行快速反应。



这里说到大数据除了海量数据存储与加工处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数据的多样性,地震问题就更加明显。我们刚刚列举的是大地震前的自然地理特征参数指标,其实动物异常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比如唐山大地震前,不光是地下水位上涨,水温提高,就是老鼠蛇以及猫青蛙都有异常反应。这些其实一般人如果留意都可以发现。可以想见,一个那么大的地震,生物不可能没有任何征兆。我们进行地震预报预测人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找到这些蛛丝马迹,然后快速确认,把消息传达给广大人民群众,使得灾害损失达到最小。



现在地震预报出现了很多所谓的民间科学家,他们也经常根据动物或者地磁的变化来判断地震,当然这里的误差也比较大,但是这毕竟是一种尝试,我觉得在人的生命面前,这样的尝试应该是被容许的。所以,我希望现在那些地方小的地震预测网站可以通过多数人的手机图片拍摄或者短信消息上传来汇集震前动物异常,至少这可以为专业地震局提供最真实资料,这其实也是大数据收集的一种,这样的行为应该是合法的。



JZSearch大数据搜索引擎是灵玖软件联合中科院与北理工的信息检索专家,针对大数据搜索业务需求而打造的一套搜索引擎,具有专业精准、高扩展性和高通用性的特点。可支持文本、数字、日期、字符串等各种数据类型的高效索引,支持邻近搜索、负面搜索、语义关联搜索,可提供各类数据库的实时搜索服务,并支持少数民族语言。



主要功能:



搜索基本功能包括:

1
多字段关联搜索:非结构化与结构化字段的关联搜索,支持指定字段的搜索,也可以搜索多个字段,以及复杂表达式的综合搜索;

2?
指定字段排序:可以按照任意指定字段的排序;

3?
精确搜索:支持精确匹配以及模糊匹配,默认为模糊匹配,忽略字母大小写,采用双引号进行精确匹配;

搜索特色功能包括:

1?
内嵌正负面情感等极性分析,可以搜索任意对象的正负面结果;

2?
语义联想搜索:如搜索“马铃薯”可以同时返回“土豆”的内容,搜索“北京市”可以返回“北京”或者“首都”的内容;语义联系词表用户可以自行根据专业知识定制;

3?
搜索结果去重:按照指定字段对搜索结果进行去重;

4?
邻近搜索功能:可以要求两个关键词必须在一定的词场范围内。

5?
内嵌了智能分词系统。

6?
数据库实时同步:数据库增删改10秒内即可同步到搜索引擎中

搜索维护功能包括:

1?
支持增量索引:系统可以在搜索服务不停的前提下,继续索引新的数据,索引完成后,可以搜索新的数据;

2?
自动备份与恢复机制,在建立索引和自动优化之前,在当前索引文件被破坏无法搜索的前提下,系统将自动恢复上次搜索正常的备份文件;

3?
自动缓存机制:系统自动保存最近常用的搜索条件与结果,再次搜索时将直接推送搜索结果内容,可以将搜索响应速度提升30%以上;缓存会随着新的索引数据自动更新,不存在缓存延迟问题;

4?
自动优化机制:在系统索引碎片较多时,系统会自动优化归并;

5?
屏蔽指定文档、指定关键词的搜索服务,也可以恢复屏蔽信息;

6?
实现的是多线程搜索服务;

7?
兼容当前所有厂商的数据库系统,其中SQL Server,Oracle,MySQLDB2等。系统支持多表关联搜索;支持Windows/Linux/FreeBSD等操作系统,支持C/C++/C#/Java二次开发。

灵玖软件官网:www.lingjoin.com
微博网盘下载:http://vdisk.weibo.com/s/xYka8

(编辑:李大同)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