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应季食材推荐
一.吃应季 子曰:不时不食。自古以来,吃在当季都是备受推荐的健康饮食方式。简单来说,吃应季食材有如下宜处: 1) 味道好,口感佳,营养高 2) 不违天时,顺应四季时令变化和植物生长规律 3) 符合传统中医养生方式 4) 相比反季节种植方式,成本低很多,种植户用各种激素和化学药品的意愿相对要弱 5) 大多露天种植,相比反季节大棚种植方式,农药更容易挥发分解,有害成分残留少 6) 环保低碳,相比反季节种植消耗更少能源,对环境更友好 但在现代生活中,反季节种植大行其道。一年四季里,面对琳琅满目的各种食材,许多人并不知道哪些是应季的,原因有: 1) 现代人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尤其是都市新生代,甚至不能区分韭菜和小麦,对食材生长和农作物的认知极少 2) 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引起的全国人口大迁徙,导致许多人的生长地和现居住地不同,而食材和地理区域有很大相关性,比如一个东北人到广东生活,他之前在东北的关于应季食材的常识,就基本不适用了 3) 经济,物流和生鲜电商的快速发展,让我们有机会吃到许多之前没有吃过的食材,包括产自全球各国的各种食材,我们对它们了解不多,也较少关注其应季特性 4) 种植和销售反季节食材的利润要远远大于应季食材的,商家更多关注的是利润所以没有意愿宣传和引导大众吃应季食材,但在商品社会里,商家对消费者有巨大的影响力,比如淘宝的双十一就将光棍节变成了一个购物狂欢节 在网上搜索“应季蔬菜水果”或“时令蔬菜水果”,就会得到类似如下的,有人手工整理出的时令蔬果表: 这样的表格清晰明了很有用,尤其受孕妇妈妈和养生一族欢迎。但存在以下不足: 1)包含的食材品类少,因为受表格整理者个人的认知所限,通常只有常见的几十种,但越是不常见的不了解的,大家才更想了解知道 2)包含的食材通常只有大类,没有对品种做细分,如西瓜就分为麒麟,京欣,墨童,黄美人等多个品种,它们的应季时间是有差别的 3)区域特征不明显,通常表格整理者只提供自己所在地的列表 4)时间粒度偏大,通常以月为单位,但有些食材的应季时间段很短,比如香椿只有半个月的时间 二.用大数据吃应季 作为爱美食,爱健康,讲究口味和营养,关注养生,自诩为大数据专家的我,当然不能满足现状。经过一番思考,观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展现数据后,于是有了以下成果:
再和用户的地理位置相关联,就有了近一步的成果: 所有结果由数据分析自动生成,不需要任何人工干预,弥补了以上所列的人工整理表格的不足。而且有自动发现和适应食材新品类的功能,只要新品类的相关信息进入分析系统,系统就能适时自动给出对应的应季时间。 三.数据分析理论依据和方法 整个数据分析基于以下两个图: 理论依据:食材属于初级农产品,农产品的价格和供应负相关,供应量越大价格越低,供应量越少价格越高。 方法:目前农业生产条件下,反季节农产品上市的集中度远没有露天种植的应季农产品高,所以应季农产品上市时,根据具体的一年有几次上市,会在全年价格曲线上形成一个到多个价格低谷,通过分析全年价格曲线寻找低谷,即可确定应季时间。根据价格曲线特点,结论为只关注应季特征明显的三类食材:蔬菜,水果,水产。 四.现状和进展 分析结果已作为产品上线,名字是『今日饮食』,可通过搜索微信公众号“今日饮食”体验,Android应用也可在各大手机应用中心下载,搜索关键词为“今日饮食”,产品定位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应季食材推荐,进一步的功能和数据集成也在逐步开展中。 五.寻求合作 『今日饮食』基于大数据的应季食材推荐具有实用,新颖,和首创性,目前在市场上没有类似产品。分析结果数据也可提供API方式调用,传入地理位置信息,返回特定地理区域当前的应季食材列表。 有好的建议和意见,合作交流机会,赐教指导等,请同我联系: 王海均(姓名) 2405225161(QQ & 微信) 156 5210 6727(电话) armstrong.wang@gmail.com(邮件)
清华大数据产业联合会的微信公众平台,旨在传播数据科学理念,分享数据运营心得,扩展数据应用空间,捕捉数据产业商机。定期发布线下活动预告,独家发布讲座素材,清华大数据产业联合会活动报名唯一渠道。 寻求合作请联系微信号@小数点(ID: decimal_point) (编辑:李大同)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