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文章能获得疯转?--基于1亿篇文章大数据分析
社交媒体追踪服务分析工具BuzzSumo,2014年5月前后对社交媒体上超过1亿篇文章进行了分析,试图找出一个答案:
这个大问题又内含或细分为一些小问题:
此类问题的答案,有的只是从大数据角度给大家提供一点参考。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是:你得首先写出一篇精彩的文章(内容),这一步无法省略和无法被取代。因此,你要坚信,好内容始终有价值。 下面的10个方法或结论,来自基于对1亿篇自媒体文章的大数据分析研究。它可能是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帮你的文章在社交媒体上获得更多、更有效的分享转发。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阅读等是浅阅读,写短文章更易满足越来越失去耐心的读者? 大数据研究并不支持这种想法。根据对1亿篇社交媒体上发表的文章的分析,10%(前1000万篇)获得最多分享的文章,绝大多数是长文章。平均数字来看,长文章获得的分享转发量也高于短文章。 下表的大数据研究表明,3000-10000个单词的文章,在社交媒体上获得最多平均转发分享量(8859次)。 吊诡的是,社交媒体上绝大多数文章都是少于1000个单词的。 这说明了什么?生产优质的长文章,是一片蓝海市场!加油吧,去撰写有一定深度、经过细致研究、有洞察力的文章。这是你在社交媒体上脱颖而出的好机会。 需要指出的是,这项大数据研究结果跟《纽约时报》的数据不谋而合:《纽约时报》被email分享最多的文章,多数是长文章。 这背后的一个“原理”是:尽管用户喜欢看那些短平快的东东,但他们喜欢分享转发的,还是有调性、显智商的长文章。
视觉的重要性,在今天不言而喻。 社交媒体上的文章,插入和不插入照片,分享转发率差了不止一半(如下表)。 在文章里至少插入一张照片,平均分享转发率为64.9%,明显高于无图文章的平均分享转发率28%。 具体到社交网站Facebook上,加不加标签、照片(缩略图等功能)带来的差异还要大,转发率分别是56%和17.7%,相差三倍多(如下表)。 在Twitter上也是类似结论。
分析了10000篇最多分享转发的文章后,发现这些文章能引起用户的情绪变化的类型依次是:敬畏(25%)、大笑(17%)、娱乐消遣(15%)、高兴(14%)、共鸣(6%)、愤怒(6%)、惊奇(2%)、悲伤(1%),其他情绪类型占15%(如下表)。【注:欢笑和娱乐消遣两项的边界是模糊的,这里采取的划分标准是,是否能让用户大声笑出来】 《纽约时报》曾调查2500位读者,分析他们转发文章的动机,得出结论是:
总之,好玩、有趣、有立场,没人希望分享转发打扰到自己的亲朋好友。
清单,图表,“怎么做”,“什么是”(开头的文章),“为什么”(开头的文章),视频。 以上六种类型的文章,哪类最容易获得分享转发?答案是清单和图表(如下表)。 总之,记住一点:长文章是很好,但你要通过清单、图表等方式吸引读者读下去,别开头到结尾全是黑压压文字把人吓跑。 《时代》周刊,很牛的杂志,年年搞“10大”系列文章年年火,差不多就是这个道理(虽然这份杂志足够老牌和有影响力,但现在能被普通人记住的,可能也就是这些“10大”了)。
说曹操,曹操就到。 刚提到《时代》的“十大”,大数据研究也表明,在清单式文章中,含有“10个”“10大”这类字眼的文章容易获得更多分享,平均分享转发数量是10621次,比排在第二位的数字“23”的平均分享转发量高出4倍。
社交媒体上的文章,作者署名和不署名,身份公布不公布,也会影响文章的分享转发(如下表)。 不管是在哪种社交媒体上,署名(标注作者身份),都不会让分享转发量更低。所以,社交媒体上发文章,最好标注作者名字和身份。
说实话,“人人平等”只是理想,这个世界并不平等,影响力也是。如果有微博微信大V转发你的文章,那么他们给你带来的传播效应,绝非普通人分享转发所能媲美。 儿子出生的那个午夜,我高兴地在新浪微博发了条语无伦次、带有语病的微博,被杨锦麟老师转发后,收到数百条转发和评论,半夜里把我给吓倒了。 还有一次,这个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文章被微信公众号“三表龙门阵”(sanbiao1984)的主人三表兄弟转发朋友圈,后台粉丝涨了好几百。 我们在社交媒体发表文章时,可能很难遇到拥有数百万粉丝的大V分享转发,但对那些有影响力者(设定为TA分享转发后至少能带来新的两次分享转发的那种人),还是可以动些脑筋的。 下表是有1个-5个有影响力者,分享转发文章后带来的平均分享量,可见“有影响力者”推动分享转发还是有重要价值的。 举个例子,我想写一篇《如何才能写出让人乖乖掏腰包的广告文案》,那我可能先去看看微信微博上发表过、转发过此类主题文章的那些“有影响力”者,从高到低做一个排序,然后我会去联系这些人,告诉他们我在写一篇关于广告文案的文章,“有个小问题想咨询(请教)下您/您***所说的观点,会用在我的文章里”…… 人们都喜欢分享他们参与的事情,不管是直接参与还是间接参与——看看你的微信朋友圈,有时候你被一些朋友发的东西烦透了,那是他们公司鸡毛蒜皮跟你却完全无关的事情,但这些事是这些朋友参与的,他们无论出于真心还是出于职责,多数情况下都会分享转发。 因此,写文章时,不妨尽可能让更多“有影响力者”和亲朋好友参与进来,让他们成为文章内容的参与者和“生产者”。 退一步来说,如果你能把文章写的足够有料有趣,别说“有影响力者”,普通人分享转发又有什么好担心和犹豫的?比如,对一些朋友转发的有调性、长见识的广告营销类软文,相信大家都不会反感和排斥。
大数据研究表明,文章在社交媒体发表三天后,分享转发率在接下来四天平均会下降96%。一周之后,第二三四周的分享转发量会比第一周的至少下降86%。 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下,结合新的热点事件/时节,适时通过各种方式重新推广旧文章是非常管用和必要的。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微信公众号会推出目录、关联阅读等的重要原因。
尽管在不同社交媒体上,星期几的分享转发量并不同,但总体上看,星期二是一个最好的日子(如下表)。如果你有一篇重磅好文章要发布,不妨试试选择星期二发布。 10)10条让你文章在社交媒体疯转的法则。 这是一个小结,感谢你保持耐心,一直看到这里。
(来源:专业主义 作者:诺亚·卡根 编译&改写|邓璟)
![]() 美国对冲基金交易员传授股指期货(第三期) 培养出来的学员在期货和外汇市场屡屡实现三个月翻十倍、四个月翻六倍、三周翻两倍的惊人交易绩效。并被华尔街交易学院及盈道金融研究院聘为指导老师和技术顾问。 (编辑:李大同)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