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李大同 (https://www.lidatong.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从自制到MCN,背靠北影的“勿幕”想先挖掘师弟妹的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0-12-14 01:27:15 所属栏目:大数据 来源:网络整理
导读:毋庸置疑短视频创业还在风口上。 短视频赛道里已是一片红海,新晋玩家们该如何出头? 文|二水水 毋庸置疑短视频创业还在风口上。这个领域的持续火热和大平台不断加码有直接联系:除了美拍秒拍快手,和他们背后的美图、新浪(微博),就连靠做图文内容分发的


毋庸置疑短视频创业还在风口上。短视频赛道里已是一片红海,新晋玩家们该如何出头?




文|二水水



毋庸置疑短视频创业还在风口上。这个领域的持续火热和大平台不断加码有直接联系:除了美拍秒拍快手,和他们背后的美图、新浪(微博),就连靠做图文内容分发的今日头条也拿出了 10 亿人民币说要构建自己的短视频生态。


而短视频制作公司中也的确有不少受到了资本认可。“一条” B+ 轮融资 1 亿人民币,Papi单条广告费用达到 2200 万元,之后的“陈翔六点半”、“何仙姑夫”、“日食记”等也都陆续爆出融资消息。

平台的扶植政策、头部内容的吸金能力引得更多人加入短视频创业大军。但问题在于,短视频赛道里已是一片红海,新晋玩家们该如何出头?

36氪观察到的趋势大致有两种:部分创作者准备卡位还没大号出现的长尾细分领域,比如宠物类的“一犬一话”,汽车内容的“萝卜报告”;另外也有公司基于自身的内容生产能力发展 MCN 矩阵,之前我们写过的“自娱自乐”,还有今天要说的“勿幕电影”都属于后者。

目前,“勿幕”旗下共有两档原创短视频栏目。《直男学院》最早是和男性自媒体“杜绍斐”的直男门诊合作,围绕直男众多槽点设计的一档真人秀节目,第一期播放量 30 万左右。后来勿幕团队将其打造成了一个常规品牌,由真人秀转型为吐槽+小剧场模式。

“勿幕”创始人张严西认为,主题细化是未来短视频行业发展的趋势,因此第二档节目他们选择了不像明星、影视、泛生活那么饱和的旅游领域。发展至今,《直男学院》和《我有一个旅朋友》累积播放量已经超过 5000 万。

不过“勿幕”现阶段还没开始大量投放广告。张严西向36氪介绍,做自己的原创内容前,公司一直在接广告拍摄生意,而现在这块业务还没有完全停止,所以依靠外包业务,团队能获得一定的收入。与此同时,“勿幕”也在之前的工作中积累了不少广告客户,他们正在说服品牌做短视频投放。至于未来的广告形式,“不会是单纯的广告植入,希望像韩国 MAKEUS 那样做创意型的,更有质感”。

然而,如果一档档节目这么做下去,一个小团队的吞吐量始终是有限的。因此现在的“勿幕”正在寻求模式转型:一方面继续挑选可进入的细分领域,例如马上他们就会推出一档直接和电商变现挂钩的美食节目;另一面,张严西已开始想办法搜寻有可塑性的小团队来做内容孵化。

“我们公司核心成员都是从北影出来的,像我是13年毕业的,后来在 DMG 做了两年制片和总裁助理。”张严西告诉36氪,“其实北影的创业气氛不浓,不像中传,大多数学生都还是沿着传统路径去进剧组、大公司,很少有人出来单干。”

但事实上,张严西觉得北影里有潜质的学生非常多,“我们认识一个文学系的同学就很爱旅游,一个学摄影的又喜欢美食。”在他看来,这些象牙塔里的学弟妹只是观念还没有扭转,需要有人来引导。

因此“勿幕”联合母校打造了一个学生社团“P社”,“勿幕”会定期回到北影做宣讲,并从参与者中挑选适合做短视频的好苗子。36氪报道过的“晚安集”就是“勿幕”的P社计划项目之一,这档瞄准睡前场景的情感类短视频节目,效果最好的一集在美拍上两天内流量过 120 万。

当然张严西也承认,母校资源只是给了团队先发优势,现在“勿幕”需要做的是打造出几个好的模板案例形成口碑,然后慢慢把规模化做起来。

融资方面,“勿幕”曾获得过来自零一创投的数百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目前新的一轮也已启动。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双11网络直播,一堂没人敢缺席的必修课


(编辑:李大同)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