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概念:代理
代理分类HTTP 代理存在两种形式,分别简单介绍如下: 第一种是 RFC 7230 - HTTP/1.1: Message Syntax and Routing(即修订后的 RFC 2616,HTTP/1.1 协议的第一部分)描述的普通代理。这种代理扮演的是「中间人」角色,对于连接到它的客户端来说,它是服务端;对于要连接的服务端来说,它是客户端。它就负责在两端之间来回传送 HTTP 报文。 第二种是 Tunneling TCP based protocols through Web proxy servers(通过 Web 代理服务器用隧道方式传输基于 TCP 的协议)描述的隧道代理。它通过 HTTP 协议正文部分(Body)完成通讯,以 HTTP 的方式实现任意基于 TCP 的应用层协议代理。这种代理使用 HTTP 的 CONNECT 方法建立连接,但 CONNECT 最开始并不是 RFC 2616 - HTTP/1.1 的一部分,直到 2014 年发布的 HTTP/1.1 修订版中,才增加了对 CONNECT 及隧道代理的描述,详见 RFC 7231 - HTTP/1.1: Semantics and Content。实际上这种代理早就被广泛实现。 X-Forwarded-IP
假如我通过代理访问 A 网站,对于 A 来说,它会把代理当做客户端,完全察觉不到真正客户端的存在,这实现了隐藏客户端 IP 的目的。当然代理也可以修改 HTTP 请求头部,通过 X-Forwarded-IP 这样的自定义头部告诉服务端真正的客户端 IP。但服务器无法验证这个自定义头部真的是由代理添加,还是客户端修改了请求头,所以从 HTTP 头部字段获取 IP 时,需要格外小心。(
X-Forwarded-For: client,proxy1,proxy2 Proxy3 直连服务器,它会给 XFF 追加 IP2,表示它是在帮 Proxy2 转发请求。列表中并没有 IP3,IP3 可以在服务端通过 Remote Address 字段获得。我们知道 HTTP 连接基于 TCP 连接,HTTP 协议中没有 IP 的概念,Remote Address 来自 TCP 连接,表示与服务端建立 TCP 连接的设备 IP,在这个例子里就是 IP3。 Remote Address
Remote Address 无法伪造,因为建立 TCP 连接需要三次握手,如果伪造了源 IP,无法建立 TCP 连接,更不会有后面的 HTTP 请求。不同语言获取 Remote Address 的方式不一样,例如 php 是 $_SERVER["REMOTE_ADDR"],Node.js 是 req.connection.remoteAddress,但原理都一样。
HTTP 请求头可以随意构造,我们通过 curl 的 -H 参数构造 X-Forwarded-For 和 X-Real-IP,再来测试一把。
对于 Web 应用来说,X-Forwarded-For 和 X-Real-IP 就是两个普通的请求头,自然就不做任何处理原样输出了。这说明,对于直连部署方式,
这一次,Nginx 会在 X-Forwarded-For 后追加我的 IP;并用我的 IP 覆盖 X-Real-IP 请求头。这说明,有了 Nginx 的加工,X-Forwarded-For 最后一节以及 X-Real-IP 整个内容无法构造,可以用于获取用户 IP。 用户 IP 往往会被使用与跟 Web 安全有关的场景上,例如检查用户登录地区,基于 IP 做访问频率控制等等。这种场景下,确保 IP 无法构造更重要。
X-Forwarded-For 最后一节是 Nginx 追加上去的,但之前部分都来自于 Nginx 收到的请求头,这部分用户输入内容完全不可信。使用时需要格外小心,符合 IP 格式才能使用, 总结
(编辑:李大同)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