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李大同 (https://www.lidatong.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正文

c – 智能指针是否排除了对两相构造的需求?

发布时间:2020-12-16 03:26:51 所属栏目:百科 来源:网络整理
导读:两相结构具有以下形状: struct something { something () : p1(NULL),p2(NULL) { } ~something () { if (p1) delete p1; if (p2) delete p2; } void initialize () { p1 = new int(2); p2 = new int(5); // May throw if allocation fails! } int* p1; int*
两相结构具有以下形状:
struct something {
    something ()
      : p1(NULL),p2(NULL)
    {   }

    ~something () {
        if (p1) delete p1;
        if (p2) delete p2;
    }

    void initialize () {
        p1 = new int(2);
        p2 = new int(5);    // May throw if allocation fails!
    }

    int* p1;
    int* p2;
};

其中一个天真的构造函数(不注意分配失败)将泄漏内存:从不调用部分构造的对象的析构函数.

我的问题:以下代码是安全的,并且通过证据,智能指针是否可以避免两阶段构造?

struct something {
    something ()
      : p1(new int(2)),p2(new int(5))
    {   }

    std::unique_ptr<int> p1;
    std::unique_ptr<int> p2;
};

解决方法

是的,你的新代码很好.但请注意,在更复杂的情况下可能会有微妙的情况:
#include <memory>

struct foo {
  foo(std::shared_ptr<int> a,std::shared_ptr<int> b) { }
};

struct bar {
  foo f;
  bar() : f(std::shared_ptr<int>(new int),std::shared_ptr<int>(new int)) { }
};

int main() {
  bar b;
}

但是不安全,因为未指定在bar的初始化列表中评估foo的构造函数的参数的顺序.符合标准的编译器可能会选择执行深度或广度的第一个评估顺序(或其他任何东西,只要它们最终都被正确评估).这意味着如果第一个新int成功,但第二个新int在构造shared_ptr对象之前抛出,则第一个要执行的分配仍然可能泄漏.

如果您发现自己想要这样做,除了回到两阶段构造之外还有两种可能的解决方案:第一种可能是重构,第二种是在f之前首先单独构造shared_ptrs作为bar的成员.其中哪一项最合适的是我认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编辑:李大同)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