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ctApp项目构建流程【2】
React服务端渲染
-
为什么会有服务端渲染?
-
webapp 开发模式很多框架都由浏览器渲染HTML内容,而SEO 抓取url 内容时并不会执行js 代码,抓取webapp时得到的是一个HTML [空内容]+js [内容写在js中],SEO 难以进行推广
- 并且由浏览器渲染的
webapp HTML 内容必须等到js文件加载完成,首次请求时等待时间会比较长,体验差
- React团队运用
nodejs ,使得用react 构建的app 能够在nodejs环境 中进行渲染,以得到内容,再返回给浏览器,此时的HTML就能够被SEO以及爬虫抓取,用户等待时间也会变短
服务端渲染准备
工具 react-dom 下的server 模块
reat-dom是React专门为web端开发的渲染工具。
在客户端,我们可以使用react-dom的render方法渲染组件
在服务端,react-dom/server提供我们将react组件渲染成HTML的方法
基础配置
- 打开我们之前做好的项目,这里是之前的项目链接,未上传至github
-
首先打开app.js ,发现之前是将<App /> 这个JSX 标签render (中文:传递)到document.body 中的,而问题是在服务端中并没有浏览器环境 ,自然也就没有document 这个dom 对象
- 同级目录下新建
server-entry.js ,将需要服务端渲染的内容export 出去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用到了JSX就需要import 'react' import App from './App.jsx' //需要添加 [./],因为默认的import目录是node_modules export default <App /> //返回的应该是jsx语法再转义 至此一个简单的server-entry.js文件就写好了 该文件的作用:在服务端渲染时使用该文件,要把该文件单独打包出来,因为是JSX语法,需要用babel
-
与webpack.config.js 同级建立webpack.config.server.js 内容拷贝自webpack.config.js,与entry选项同级添加 target:"node", //指定webpack打包出来的文件是使用在哪个执行环境中的,选项有且不仅有web/node/... entry中的app修改为server-entry.js output中的filename修改为'server-entry.js'而非hash化文件名 //此项可用于输出版本号用于缓存更新,而服务端无浏览器缓存概念,并且这会加大import难度
并且添加一项libraryTarget:"commonjs2"
//打包出js时使用的模块方案,有多种global/cmd/amd/umd/commjs/...,commonjs2适用于node端 删除plugins:[new HTMLPlugin()], 同时删除其引用const HTMLPlugin=require('html-webpack-plugin')
因为服务端负责渲染而非输出HTML文件
-
配置完上步之后就可以把上部分的js打包出来,为方便后续打包,修改下package.json 配置 * 删除`scripts`下的`test`,当前暂时用不到
"test": "echo "Error: no test specified" && exit 1",* 为分别build`客户端`和`服务端`以及区分不同端文件,在`scripts`添加两个`script`并修改`build`用于,将`webpack.config.js`修改为下端代码中的文件名
"build:client":"webpack --config webpack.config.client.js","build:server":"webpack --config webpack.config.server.js","clear":"rimraf dist",//用于每次build时覆盖dist目录,该包专门用于删除文件夹,需要安装[该段第五步]
"build":"npm run clear && npm run build:client && npm run build:server"
//使用npm 按顺序 run clear,build:client 和build:server 脚本
$npm i rimraf -D
//安装完会自动更新package.json文件依赖关系
写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npm run 这个命令其实是是运行package.json 中的scripts 中相应的script 片段的key-value中的value,比如npm run clear 实际是运行npm run rimraf dist
-
npm run build 编译后可以在output目录dist中,分别看到客户端js文件`[name].[hash].js`以及服务端js文件`server-entry.js`
对比可以发现server-entry.js在顶部使用了module.exports这一node语法,因此可以发现是可以被node执行各种操作包括渲染的
-
在root 下newserver 文件夹用于添加node server ,用到express ,需要安装,$npm i express -S ,因为该服务是正常服务 中需要用到的,所以要使用-S安装到依赖模块 当中 安装好后在server文件夹内新建server.js并加入以下代码
const express=require('express'); //node方式引入expeess
const ReactSSR=require('react-dom/server'); //node方式引入react-dom/serve
const serverEntry=require('../dist/server-entry').default;
//此处为何需要添加.default呢,因为如果不添加default时,下面的打印说明了问题
const app=express();
console.log(serverEntry);
/*会发现打印出来的是这么个东西,其中default中的东西才是nodeServer需要渲染的东西
{ __esModule: true,default:
{
'$$typeof': Symbol(react.element),type: [Function: App],key: null,ref: null,props: {},_owner: null,_store: {}
}
}
*/
因为当前使用的是commonjs2模块方案,而commonjs2默认使用export.default来export模块,
可以回到server-entry.js看下代码
export default <APP /> 对应的引入方法 import app from './App.jsx'】
export const app=App 对应的引入方法 import {app} from '..' 】->ES6中解构的写法
node中使用的是require引入,require默认不会读取default内容
app.get('*',function (req,res) {
const appString=ReactSSR.renderToString(serverEntry);
res.send(appString)
});
app.listen(3000,function () { //监听端口,成功函数
console.log('server is listening')
})
-
$npm start 进入http://localhost:3000端口,打开network查看Headers以及Response
至此最简单的服务端渲染已经完成,此时的返回内容html少以及未引用客户端的业务代码js
为解决该问题,需要把服务端渲染出来的内容(当前为server-entry.js)插入到index.html
(html-webpack-plugin插件通过编译成的HTML)的body当中并整体返回body,这才算打通一个整的
服务端渲染过程
-
添加模板文件template.html 以及修改webpack.config.client.js 配置 在client目录下新建`template.html`,在body中添加以下代码
<div id="root"><app></app></div>
//这个名为root的div就可以替代之前app.js中App组件挂载的document.body了,而内部的app标签则是用于覆盖,下面讲怎么覆盖
在webpack.config.client.js的HTMLPlugin中添加刚才新建的template模板
{
template:path.join(__dirname,'../client/template.html')
}
app.js中之前挂载的document.body修改为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ReactDOM.render(<App />,document.body)
->
ReactDOM.render(<App />,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把渲染出来的内容render到root节点中
-
配置好template后,在server.js 中读取template.html并且替换掉<app>标签 const fs=require('fs') //node文件模块
const path=require('path') //node路径模块
const template=fs.readFileSync(path.join(__dirname,'../client/template.html'),'utf-8')
//同步读取绝对路径文件,并且以utf-8格式输出,不指定的话回默认输出buffer格式
//修改app的get方法
app.get('*',res) {
const appString=ReactSSR.renderToString(serverEntry);
res.send(template.replace('<app></app>',appString));//修改用于替换掉<app>标签
});
-
$npm run build ->$npm start 进入http://localhost:3000,成功,但是network时发现请求localhost和请求js文件时返回结果一样,
也就是说有资源被重复返回的情况出现
因为我们的服务接受到的所有请求都会返回服务端渲染的内容
针对此问题,需要添加配置以确定哪些是不需要多次返回的静态资源文件
app.use('/public',express.static(path.join(__dirname,'../dist')));
//express中为我们提供的专门处理此问题的模块,用于确定哪些文件夹下的资源是静态文件
因为我们的client下的所有内容都在webpack.config.client.js中配置编译到dist(output->path)下,
所以此处的静态文件路径就join dist,其中的publicPath在上次在跟走代码时置为空了,现在重新加回去,
webpack.config.server.js中也需要加回去
#我们可以在编译好的index.html中查看资源路径是否正确
-
$npm run build ->$npm start 浏览器查看,无异常,但是有个warning
app.cad52c1053474fca53c1.js:14238 Warning: render(): Calling ReactDOM.render() to
hydrate server-rendered markup will stop working in React v17. Replace the ReactDOM.render()
call with ReactDOM.hydrate() if you want React to attach to the server HTML
这是在react16中,原本是使用ReactDom.render方法去渲染,新加了一个方法,如果我们使用了服务端渲染,那么需要使用hydrate()在客户端的js中去渲染客户端中的内容,因为react会比对server和client生成的代码。如果有差别,则会使用客户端的代码
替换app.js中的render为hydrate()
ReactDOM.render(<App />,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
ReactDOM.hydrate(<App />,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小结
有时间再写吧
问题:
* 每次修改client后,都需要 npm run build
* 每次修改server后,都需要npm start
* 下篇文章再接触此内容 (编辑:李大同)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