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IO设计中的Reactor模式与Proactor模式
在高性能的IO设计中,有两个比较著名的模式Reactor和Proactor模式,其中Reactor模式用于同步I/O,而Proactor运用于异步I/O操作。在比较这两个模式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明白几个概念。什么是阻塞和非阻塞?什么是同步和异步?同步和异步是针对应用程序和内核的交互而言的,同步指的是用户进程触发IO操作并等待或者轮询的去查看IO操作是否就绪,而异步是指用户进程触发IO操作以后便开始做自己的事情,而当IO操作已经完成的时候会得到IO完成的通知(异步的特点就是通知)。而阻塞和非阻塞是针对于进程在访问数据的时候,根据IO操作的就绪状态来采取的不同方式,说白了是一种读取或者写入操作函数的实现方式,阻塞方式下读取或者写入函数将一直等待,而非阻塞方式下,读取或者写入函数会立即返回一个状态值。 一般来说IO模型可以分为:同步阻塞,同步非阻塞,异步阻塞,异步非阻塞。 同步阻塞IO 在此种方式下,用户进程在发起一个IO操作以后,必须等待IO操作的完成,只有当真正完成了IO操作以后,用户进程才能运行。java传统的IO模型属于此种方式! 同步非阻塞IO 在此种方式下,用户进程发起一个IO操作以后可返回做其它事情,但是用户进程需要时不时的询问IO操作是否就绪,这就要求用户进程不停的去询问,从而引入不必要的CPU资源浪费。目前Java的NIO就属于同步非阻塞IO。 异步阻塞IO 此种方式下是指应用发起一个IO操作以后,不等待内核IO操作的完成,等内核完成IO操作以后会通知应用程序,这其实就是同步和异步最关键的区别,同步必须等待或者主动的去询问IO是否完成,那么为什么说是阻塞的呢?因为此时是通过select系统调用来完成的,而select函数本身的实现方式是阻塞的,而采用select函数有个好处就是它可以同时监听多个文件句柄(如果从UNP的角度看,select属于同步操作。因为select之后,进程还需要读写数据),从而提高系统的并发性! 异步非阻塞IO 在此种模式下,用户进程只需要发起一个IO操作然后立即返回,等IO操作真正的完成以后,应用程序会得到IO操作完成的通知,此时用户进程只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就好了,不需要进行实际的IO读写操作,因为真正的IO读取或者写入操作已经由内核完成了。 搞清楚了以上概念以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Reactor模式和Proactor模式。(其实阻塞与非阻塞都可以理解为同步范畴下才有的概念,对于异步,就不会再去分阻塞非阻塞。对于用户进程,接到异步通知后,就直接操作进程用户空间里的数据好了)。首先来看看Reactor模式,Reactor模式应用于同步IO的场景。我们分别以读操作和写操作为例来看看Reactor中的具体步骤。 读取操作:
写操作: 写入操作类似于读取操作,只不过第一步注册的是写就绪事件。 下面我们来看看Proactor模式中读取操作和写入操作的过程。 读取操作:
写操作:略。 Proactor中写入操作和读取操作,只不过感兴趣的事件是写入完成事件。 从上面可以看出,Reactor和Proactor模式的主要区别就是真正的读取和写入操作是由谁来完成的,Reactor中需要应用程序自己读取或者写入数据,而Proactor模式中,应用程序不需要进行实际的读写过程,它只需要从缓存区读取或者写入即可,操作系统会读取缓存区或者写入缓存区到真正的IO设备。 综上所述,同步和异步是相对于应用和内核的交互方式而言的,同步需要主动去询问,而异步的时候内核在IO事件发生的时候通知应用程序,而阻塞和非阻塞仅仅是系统在调用系统调用的时候函数的实现方式而已。 (编辑:李大同)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