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李大同 (https://www.lidatong.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正文

flex基本通信方式比较 及blazeDS、 LCDS比较

发布时间:2020-12-15 04:14:15 所属栏目:百科 来源:网络整理
导读:http://xiejiangbo.iteye.com/blog/455731 " " Flex WebService Adobe OpenSource Ajax Flex三种通信方式 表1-1 通信方式 通信协议 交互数据格式 HttpService 常用的 http ?协议 XML WebService SOAP ? 协议 RemoteObject Flex ? 自定义的高效二进制 数据通


http://xiejiangbo.iteye.com/blog/455731
"
"
Flex WebService Adobe OpenSource Ajax


Flex三种通信方式


表1-1

通信方式

通信协议

交互数据格式

HttpService

常用的http?协议

XML

WebService

SOAP?协议

RemoteObject

Flex?自定义的高效二进制

数据通讯协议:AMF

任意(可以是数字,字符串,对象,图片等等)

这三种通信方式的比较如下:

表1-2

通信方式

优点

缺点

HttpService

数据格式通用,便于不同应用系统间交换数据

1.????数据在发送前需要转换成XML?格式,接收后要解析XML?数据。哪怕是只发送一个简单的的数字也要如此

2.????在处理复杂数据类型如图片,对象的时候,非常不方便

WebService

同上

同上

RemoteObject

能够处理各种类型的数据类型,速度快

需要专门的服务器端软件LCDS?(FDS?)或AmfPHP?。LCDS?(FDS?)是收费的,价格不菲(免费版本只能支持单CPU


既然说到了收不收费,那就不得不说说他俩了:LCDS ?pk blazeDS

BlazeDS与LCDS功能上的区别?

BlazeDS是Opensource,也就是就免费让你使用,LCDS是Adobe需付费的方案,什么情況下会需要使用LCDS呢?

想清楚得知BlazeDS的Spec可以到这里http://opensource.adobe.com/wiki/display/blazeds/Features

而LCDS的功能列表可以从这里看,http://www.adobe.com/products/livecycle/dataservices/features.html


其实BlazeDS可以看成是LCDS的一个子集,而且是一个开源产品,在一般的项目中完全可以替代LCDS,现在有三个版本,其中Turnkey版内置了Tomcat和 Flex 3 SDK,还包含blazeds.war、ds-console.war和samples.war;Binary Distribution版只包括blazeds.war,此为最简配置;而Source则包含blazeds的Java源代码,如果想做二次开发就下载这个。
下图是Adobe官方的Blazeds与LCDS的对比


√ 代表此功能可用

Features

BlazeDS

LCDS

Data management Services
Client-Server synchronization
Conflict resolution
Data paging
SQL adapter
Hibernate adapter
Document Services
LiveCycle remoting
RIA-to-PDF conversion
Enterprise-Class Flex application services
Data access/remoting
Proxy service
Automated testing support
Software clustering
Web tier compiler
Enterprise Integration
WSRP generation
Ajax data services
Flex-Ajax bridge
Runtime configuration
Open adapter architecture
JMS adapter
Server-side component framework integration
ColdFusion integration
Offline Application Support
Offline data cache
Local message queuing
Real - Time Data
Publish and Subscribe messaging
Real -time data quality of service
RTMP tunneling

(编辑:李大同)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