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ex是个非常好用的属性,如果说有什么可以完全代替?float
?和?position
?,那么肯定是非它莫属了(虽然现在还有很多不支持flex
?的浏览器)。然而在移动开发中,本来绝大多数浏览器(包括安卓2.3以上的自带浏览器)都支持的属性,偏偏有个例外,就是国产某某X5内核神器(不知哪个版本的webkit,仅支持?display:box
),自主研发这东西也不好多说什么了,下面入正题。
首先还是从两个版本的语法开始讲吧,这里还是假设flex容器为?.box
?,子元素为?.item
?。
旧语法篇
定义容器的display属性
.box{ display: -moz-box; -webkit-box; box; }
容器属性
1.box-pack 属性
box-pack定义子元素主轴对齐方式。
box-pack属性总共有4个值:
2.box-align 属性
box-align定义子元素交叉轴对齐方式。
box-align属性总共有5个值:
3.box-direction 属性
box-direction定义子元素的显示方向。
box-direction属性总共有3个值:
4.box-orient 属性
box-orient定义子元素是否应水平或垂直排列。
box-orient属性总共有5个值:
5.box-lines 属性
box-lines定义当子元素超出了容器是否允许子元素换行。
box-lines属性总共有2个值:
子元素属性
1.box-flex 属性
box-flex定义是否允许当前子元素伸缩。
.item{ -moz-box-flex: 1.0; :box-flex: 1.0; }
box-flex属性使用一个浮点值:
2.box-ordinal-group 属性
box-ordinal-group定义子元素的显示次序,数值越小越排前。
box-direction属性使用一个整数值:
新版语法
容器样式
子元素属性
> <'flex-shrink'>? || <'flex-basis'> ] align-self: auto | flex-start | flex-end | center | baseline | stretch; }
兼容写法
首先是定义容器的?display
?属性:
由于旧版语法并没有列入W3C标准,所以这里不用写?display:box
?,下面的语法也是一样的。
这里还要注意的是,如果子元素是行内元素,在很多情况下都要使用?display:block
?或?display:inline-block
?把行内子元素变成块元素(例如使用?box-flex
?属性),这也是旧版语法和新版语法的区别之一。
子元素主轴对齐方式

这里旧版语法有4个参数,而新版语法有5个参数,兼容写法新版语法的?space-around
?是不可用的:
.box{
box-pack: start | end | center | justify;
justify-content: flex-start | flex-end | center | space-between | space-around;
}
子元素交叉轴对齐方式
这里的参数除了写法不同,其实是功能是一样的:
子元素的显示方向
子元素的显示方向可通过?box-direction + box-orient + flex-direction
?实现,下面请看实例:
左到右
右到左
这里补充说明一点: box 写法的?box-direction
?只是改变了子元素的排序,并没有改变对齐方式,需要新增一个?box-pack
?来改变对齐方式。
上到下
下到上
是否允许子元素伸缩
-moz-flex-shrink:-webkit-flex-shrink:
上面是允许放大,box语法中?box-flex
?如果不是0就表示该子元素允许伸缩,而flex是分开的,上面?flex-grow
?是允许放大(默认不允许),下面的?flex-shrink
?是允许缩小(默认允许)。box-flex
?默认值为0,也就是说,在默认的情况下,在两个浏览器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这里还有一点,就是新旧语法的算法是不一样的,假设?box-flex
?的值不等于0,旧语法中,如果有多余的空间,box-flex
?的值越大,说明空白部分的占比越多,反之亦然:
而新版的语法中,放大的比例是直接按?flex-grow
?的值来分配的,flex-grow
?的缩放会覆盖?flex-shrink:0
,看例子:
参数:
子元素的显示次序
不足之处请多指点,本文不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