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李大同 (https://www.lidatong.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正文

Swift 3 新特性

发布时间:2020-12-14 02:34:08 所属栏目:百科 来源:网络整理
导读:作者:COSMIN PUP?Z?,原文链接,原文日期:2016/06/29 译者:saitjr;校对:Cee;定稿:CMB Apple 在 WWDC 上已将 Swift 3 整合进了 Xcode 8 beta 中,并会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布 Swift 3 的正式版。这是 Swift 在开源和支持 Mac OS X 与 Linux 之后的首个版本

作者:COSMIN PUP?Z?,原文链接,原文日期:2016/06/29
译者:saitjr;校对:Cee;定稿:CMB

Apple 在 WWDC 上已将 Swift 3 整合进了 Xcode 8 beta 中,并会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布 Swift 3 的正式版。这是 Swift 在开源和支持 Mac OS X 与 Linux 之后的首个版本。如果你在去年 11 月关注了 Swift 进化史 和已经启动的 IBM 沙盒 项目,那你应该知道 Swift 确实改动很多。甚至可以确定你在 Xcode 8 上根本无法编译既有项目。

Swift 3 的改动归结下来主要有两点:

  • 移除了在 Swift 2.2 就已经弃用的特性

  • 语言现代化问题

让我们从移除特性讲起,毕竟这点能容易理解,而且在 Xcode 7.3 的时候我们遇到了相关警告。

++-- 操作符

自增自减是来源于 C 的操作符,作用是对变量直接进行 +1-1 的操作:

var i = 0
i++
++i
i--
--i

然而,在我们要选择使用哪一种操作符进行运算的时候,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无论是自增还是自减,都对应着两种写法:写在在变量之前,还是在变量之后。它们的底层实现其实都是有返回值的函数,是否使用返回值取决于对运算符的重载。

这可能会吓跑初学者,所以苹果移除了该特性——取而代之的是复合加法运算(+=)与减法运算(-=):

var i = 0
i += 1
i -= 1

当然,你也可以使用普通的加法运算(+)与减法运算(-),虽然复合式运算符写起来要短一点:

i = i + 1
i = i - 1

延伸阅读: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该变更背后的故事,请阅读 Chris Lattner 对移除 ++-- 的看法。

C 风格的 for 循环已成历史

其实自增自减运算符用得最多的地方,还是在 for 循环部分。移除该运算符意味着 for 循环的特性也随之远去了,因为在 for-in 的世界中,循环控制语句与范围限制用不上该操作符。

如果你有一定编程背景,那么输出 1 到 100 的数,你可能会这样写:

for (i = 1; i <= 10; i++) {
  print(i)
}

在 Swift 3 中,已经不允许这种写法了,而应该写为(注意闭区间范围的写法):

for i in 1...10 {
  print(i)
}

或者,你也可以使用 for-each 加闭包的写法(更多循环相关信息请看这):

(1...10).forEach {
  print($0)
}

延伸阅读: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该变更背后的故事,请阅读 Erica Sadun 对移除 C 风格循环的看法。

移除函数参数的 var 标记

如果不需要在函数内部对参数进行修改的话,函数参数通常都定义为常量。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定义成变量会更加合适。在 Swift 2 中,你可以用 var 关键字来将函数参数标记为变量。一旦参数用 var 来标记,就会生成一份变量的拷贝,如此便能在方法内部对变量进行修改了。

下面是一个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例子(如果想到回到高中数学课堂再学习一遍,请移步):

func gcd(var a: Int,var b: Int) -> Int {
 
  if (a == b) {
    return a
  }
 
  repeat {
    if (a > b) {
      a = a - b
    } else {
      b = b - a
    }
  } while (a != b)
 
  return a
}

这个算法的逻辑很简单:如果两个数相等,则返回其中一个的值。否则,做大小比较,大的数减去小的数之后,将差值赋值给大的数,然后再将两个数作比较,为止它们相等为止,最终返回其中一个的值。正如你所看到的,通过将 ab 标记为变量,才能在函数体里对两个数进行修改。

Swift 3 不在允许开发者这样来将参数标记为变量了,因为开发者可能会在 varinout 纠结不已。所以最新的 Swift 版本中,就干脆移除了函数参数标记 var 的特性。

如此,想要用 Swift 3 来写上面的 gcd 函数,就要另辟蹊径了。你需要在函数内部创建临时变量来存储参数:

func gcd(a: Int,b: Int) -> Int {
 
  if (a == b) {
    return a
  }
 
  var c = a
  var d = b
 
  repeat {
    if (c > d) {
      c = c - d
    } else {
      d = d - c
    }
  } while (c != d)
 
  return c
}

延伸阅读: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该变更背后的故事,请阅读决定移除 var 的想法。

函数参数标签的一致性

函数的参数列表底层实现其实是元组,所以只要元组结构和函数参数列表相同,你可以直接用元组来代替参数列表。就拿刚才的 gcd() 函数来说,你可以这样调用:

gcd(8,b: 12)

你也可以这样调用:

let number = (8,b: 12)
gcd(number)

正如你所看到的,在 Swift 2 中,第一个参数无需带标签,而从第二个参数开始,就必须要带标签了。

这个语法对初学者来说可能会造成困惑,所以,要进行统一标签设计。在 Swift 3 中,函数的调用要像下面这样:

gcd(a: 8,b: 12)

即使是第一个参数,也必须带上标签。如果不带,Xcode 8 会直接报错。

你对这修改的第一个反应可能是:「我哔!那我代码改动得多大啊!」是的,这简直是成吨的伤害。所以苹果又给出了一种不用给第一个参数带标签的解决方案。在第一个参数前面加上一个下划线:

func gcd(_ a: Int,b: Int) -> Int {
 
...
 
}

但是这样做,事情又仿佛回到了原点——第一个参数不用带标签了。使用这种方式,应该能一定程度上降低 Swift 2 迁移到 Swift 3 上的痛苦。

延伸阅读: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该变更背后的故事,请阅读函数标签一致性的一些想法。

Selector 不再允许使用 String

让我们来创建一个按钮,并给它添加一个点击事件(不需要界面支持,直接使用 playground 就行):

// 1
import UIKit
import XCPlayground
 
// 2
class Responder: NSObject {
 
  func tap() {
    print("Button pressed")
  }
}

let responder = Responder()
 
// 3
let button = UIButton(type: .System)
button.setTitle("Button",forState: .Normal)
button.addTarget(responder,action: "tap",forControlEvents: .TouchUpInside)
button.sizeToFit()
button.center = CGPoint(x: 50,y: 25)
 
// 4
let frame = CGRect(x: 0,y: 0,width: 100,height: 50)
let view = UIView(frame: frame)
view.addSubview(button)
XCPlaygroundPage.currentPage.liveView = view

让我们一步一步分析下上面的代码:

  1. 导入 UIKitXCPlayground 框架——需要创建一个按钮,并在 playground 的 assistant editor 中进行显示。

    **注意**:你需要在 Xcode 菜单栏上的 View -> Assistant Editor -> Show Assistant Editor 来开启 assistant editor。
  2. 创建点击的触发事件,能在用户点击按钮时,触发绑定的事件——这需要基类为 NSObject,因为 selector 仅对 Objective-C 的方法有效。

  3. 声明按钮,并配置相关属性。

  4. 声明视图,给定合适的大小,将按钮添加到视图上,最后显示在 playground 的 assistant editor 中。

让我们来看下给按钮添加事件的代码:

button.addTarget(responder,forControlEvents: .TouchUpInside)

这里按钮的 selector 还是写的字符串。如果字符串拼写错了,那程序会在运行时因找不到相关方法而崩溃。

为了解决编译期间的潜在问题,Swift 3 将字符串 selector 的写法改为了 #selecor()。这将允许编译器提前检查方法名的拼写问题,而不用等到运行时。

button.addTarget(responder,action: #selector(Responder.tap),for: .touchUpInside)

延伸阅读: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该变更背后的故事,请阅读 Doug Gregor 的观点。

以上就是关于移除特性的全部内容。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语言现代化的一些亮点。

不再是 String 的 key-path 写法

这个特性和上一个很相似,但是这是用在键值编码(KVC)与键值观察(KVO)上的:

class Person: NSObject {
  var name: String = ""
 
  init(name: String) {
    self.name = name
  }
}
let me = Person(name: "Cosmin")
me.valueForKeyPath("name")

首先创建了 Person 类,这是 KVC 的首要条件。然后用指定的构造器初始化一个 me,最后通过 KVC 来修改 name。同样,如果 KVC 中的键拼写错误,这一切就白瞎了

(编辑:李大同)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