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CP链路聚合-基础篇
一、基本概念
这种场景主要应用在只向用户提供M条链路的带宽,同时又希望提供一定的故障保护能力时。当有一条链路出现故障,系统能够自动选择一条优先级最高的可用备份链路变为活动链路。 如果在备份链路中无法找到可用链路,并且目前处于活动状态的链路数目低于配置的活动接口数下限阈值,那么系统将会把聚合接口关闭。 二、LACP模式实现原理 基于IEEE802.3ad标准的LACP是一种实现链路动态聚合与解聚合的协议。LACP通过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数据单元LACPDU(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与对端交互信息。 在LACP模式的Eth-Trunk中加入成员接口后,这些接口将通过发送LACPDU向对端通告自己的系统优先级、MAC地址、接口优先级、接口号和操作Key等信息。对端接收到这些信息后,将这些信息与自身接口所保存的信息比较,用以选择能够聚合的接口,双方对哪些接口能够成为活动接口达成一致,确定活动链路。 LACPDU报文详细信息如下图所示。
如下图所示,在DeviceA和DeviceB上创建Eth-Trunk并配置为LACP模式,然后向Eth-Trunk中手工加入成员接口。此时成员接口上便启用了LACP协议,两端互发LACPDU报文。
使能LACP抢占功能后,聚合组会始终保持高优先级的接口作为活动接口的状态。 如下图所示,接口Port1、Port2和Port3为Eth-Trunk的成员接口,DeviceA为主动端,活动接口数上限阈值为2,三个接口的LACP优先级分别为10、20、30。当通过LACP协议协商完毕后,接口Port1和Port2因为优先级较高被选作活动接口,Port3成为备份接口。 以下两种情况需要使能LACP的抢占功能。
抢占延时是LACP抢占发生时,处于备用状态的链路将会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切换到转发状态。配置抢占延时是为了避免由于某些链路状态频繁变化而导致Eth-Trunk数据传输不稳定的情况。 如上图所示,Port1由于链路故障切换为非活动接口,此后该链路又恢复了正常。若系统使能了LACP抢占功能并配置了抢占延时,Port1重新切换回活动状态就需要经过抢占延时的时间。
LACP模式链路聚合组两端设备中任何一端检测到以下事件,都会触发聚合组的链路切换: 当满足上述切换条件其中之一时,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切换:
(编辑:李大同)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