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李大同 (https://www.lidatong.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正文

交换机链路聚合负载的均衡算法原理

发布时间:2020-12-14 01:03:27 所属栏目:百科 来源:网络整理
导读:HASH表介绍: 在交换机内部,每创建一个聚合组时,底层同时创建对应该聚合组的一个hash表,该表存在于交换芯片上,hash表内容如下(简化):左列index为芯片的硬性支持,现在一般是256,512,1024,更高的未见过。index数量越高,负载分担越均衡。这儿以3个成员

HASH表介绍:

在交换机内部,每创建一个聚合组时,底层同时创建对应该聚合组的一个hash表,该表存在于交换芯片上,hash表内容如下(简化):左列index为芯片的硬性支持,现在一般是256,512,1024,更高的未见过。index数量越高,负载分担越均衡。这儿以3个成员为例:
index interface
0 eth0_0
1 eth0_1
2 eth0_2
3 eth0_0
4 eth0_1
5 eth0_2
. .
. .
. .
1022 eth0_0
1023 eth0_1

HASH表维护:

交换机里有专门的线程,实时检测聚合组有效成员,一旦成员状态发生变化,立即刷新hash表项。顺便谈谈刷新HASH表这个技术。工程师up/down成员口,底层就必须实时的刷新成员(这儿比较考验厂商技术),刷新速度越慢,成员状态变动时丢包越多。技术最强的如cisco,可以做到up/down成员口时,不丢包。而我公司最初会丢一秒钟的包(研发设计思路问题)。后来优化后才达到up/down成员端口,有0.0几秒的丢包,无法做到不丢包。up/down分析:当工程师在命令行up/down聚合组成员时,底层表项会有那么一丁点儿的响应时间刷新表项,这丁点儿时间,已经down掉的接口还存在hash表里,而报文是一直都有的,正好被hash到这个无效的出端口的报文都会被丢弃!)

交换机负载均衡转发原理:

虽然底层有了一张HASH表,那么到底是怎么利用这张表的呢?1)工程师设定端口成员与HASH算法,如SIP、DIP、SIP+DIP、SIP+DIP+SP+DP等。2)交换机根据成员生成HASH表,根据算法提取报文中相应内容。3)使用特定HASH值的计算方法,把提取的内容计算出一个10bits的值。4)找到底层HASH表项中该值对应的出端口。5)把报文从这个出端口转发出去。

HASH值的计算方法: xor是异或运算,即两个值不相同,则异或结果为真;反之,为假。不同为1,相同为0。1、SIP(源IP)

1)SIP xor 0 得到一个32bit的值.

2)然后作高16bits和低16bits的xor.

3)再用16bits的15-12bits与11-8bitsxor,将得到的4bits替换到11-8bits,得到12bits右移2位得到10bits的hash值

注:10bits的值必然是0-1023里的一个数,该index对应的interface是多少,就从该接口转发出去。(相同的IP必然是相同的hash值)

2、DIP(目的IP)

同SIP

3、SIP+DIP(源IP+目的IP)

1)DIP xor SIP得到一个32bits的值。

2)然后作高16bits和低16bits的xor。

4、SIP+DIP+SP+DP(源地址 + 目的地址 + 源端口 + 目的端口)

1)SIP xor DIP得到32bit的值value12)hashtemp1的低16bits xor SP 得到32bit的hashtemp23)hashtemp2 的低 16bit xor DP 得到 32bit 的hashtemp34)然后作高16bits和低16bits的xor5)再用16bits的15~12bits和11~8bits xor,将得到的4bits替换到11~8bits,得到12bits右移2位得到10bits的hash值

(编辑:李大同)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