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反转(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和控制反转(Invers
有两个对象A和B,A some B 是A依赖于B,当B some A的时候是B依赖于A这就叫依赖反转; 这种依赖关系如果让程序员自己控制(new 对象),就会出现高耦合,控制反转(依赖注入)就是让这种依赖关系由第三方管理(eg:spring)而不是程序员自己管理。
名词解释
耦合:一种模型元素之间的关系的描述。例如类A调用了类B或类B调用了类A,那么我们说类A与类B有耦合关系。 耦合度:模型元素之间的依赖程度的量化描述。 控制:一种模型元素之间的关系的描述。例如类A调用了类B,那么我们说类A控制类B。 绪论 架构设计的对象一般是类库、框架和应用程序。其工作任务除了类库、框架、应用程序各个模块(类)之间的关系设计之外,还包括类库、框架和应用程序三者之间关系的设计。而依赖倒置、控制反转、依赖注入正是常用的一类设计模式。 依赖倒置 从字面理解依赖倒置往往不知所云,通过了解其历史渊源可以很好的消除这种误解。在面向结构编程时代,架构设计师往往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模式,先设计上层模块,再设计下层模块,如此层层分解,导致上层模块严重依赖于下层模块,下层模块的一点变化都会导致上层地震。到了面向对象编程时代,架构设计师使用对象进行设计,通过抽象接口解耦各层之间的依赖关系,为了与面向结构的设计模式区分开,同时体现面向对象的优势,也为了哗众取宠,就给这种新的设计模式起了个依赖倒置的名称。 控制反转 控制反转的来历与依赖倒置相似,以前设计应用程序,虽然会引用类库,但一切都在应用程序的控制之中。后来根据应用程序的不同场景,人们设计了相应的框架,有了框架之后,再设计应用程序时,就变成了为框架增加自定义行为的设计,控制权转到了框架手里,因此说控制权反转了。 依赖注入 依赖注入也是依赖倒置的一种具体实现,是类库设计的一种常用模式。类库中的类基于依赖模式设计:某类依赖于接口,而不是具体的实现,由调用者在调用时传入这些接口的具体实现类。
依赖倒置的基础是假设抽象是稳定的。对于我们已经了解的事物,当然可以实现很好的抽象,但对于尚未认识清楚的事物,比如用户需求,就很难保证这个抽象的稳定性。因此一旦这个抽象稳定的假设不成立,那么依赖倒置不但不能发挥优势,反倒可能成为包袱。 (编辑:李大同)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