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李大同 (https://www.lidatong.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正文

23种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

发布时间:2020-12-13 20:57:05 所属栏目:百科 来源:网络整理
导读:策略模式的定义 定义: 定义一组算法,将每个算法都封装起来,并且使它们之间可以互换 通俗的说,就是对一个接口下的一组算法进行封装 其类图如下: 其中三个角色说明: Strategy 抽象策略角色: 策略、算法家族的抽象,通常为接口,定义每个策略或算法必须具有的方法

策略模式的定义

定义: 定义一组算法,将每个算法都封装起来,并且使它们之间可以互换

通俗的说,就是对一个接口下的一组算法进行封装

其类图如下:

23种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

其中三个角色说明:

  1. Strategy 抽象策略角色: 策略、算法家族的抽象,通常为接口,定义每个策略或算法必须具有的方法和属性
  2. ConcreteStrategy 具体策略角色: 实现抽象策略中的操作,该类含有具体的算法.
  3. Context封装角色: 也叫上下文角色,起承上启下封装作用,屏蔽高层模块对策略、算法的直接访问,封装可能存在的变化

策略模式的重点就是封装角色,它借用了代理模式的思路,差别就是策略模式的封装角色和被封装的策略类不用是同一个接口,如果是同一个接口就成了代理模式

代码如下:

抽象的策略角色:

23种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

具体的策略角色:

23种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

封装角色:

23种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

场景类:

23种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的应用

策略模式的优点:

  1. 算法可以自由切换. 只要实现抽象策略,它就成为策略家族的一个成员,通过封装角色对其进行封装,保证对外提供"可自由切换"的策略
  2. 避免使用多重条件判断. 如果没有策略模式,一个策略家族有5个策略算法,一会要用A,一会要用B,使用多重的条件语句吗?多重条件语句不易维护,而且出错的概率大大增强.使用策略模式后,可以有其他模块决定采用何种策略,策略家族对外提供的访问接口就是封装类,简化了操作,同时避免了条件语句判断
  3. 扩展性良好. 在现有的系统中增加一个策略太容易了,只要实现接口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不用修改,大大符合了OCP原则

策略模式的缺点:

  1. 策略类数量增多. 每一个策略都是一个类,复用的可能性很小
  2. 所有的策略类都需要对外暴露. 上层模块必须知道有那些策略,然后才能决定使用哪一个策略,这与迪米特法则是相违背的. 我们可以使用其他模式来修正这个缺陷,如工厂方法模式,代理模式或享元模式

策略模式的使用场景:

  1. 多个类只有在算法或行为上稍有不同的场景
  2. 算法需要自由切换的场景. 如,算法的选择是由使用者决定的,或者算法始终在进化,特别是一些技术前沿的行业,连业务专家都无法给你保证这样的系统规则能够存在多久,在这种情况下策略模式是你最好的助手
  3. 需要屏蔽算法规则的场景

如果系统中的一个策略家族的具体策略数量超过4个,则需要考虑使用混合模式,解决策略类膨胀和对外暴露的问题,否则日后的系统维护就会成为一个烫手山芋,谁也不想接


策略模式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模式,但它单独使用的地方就比较少了,因为他有致命缺陷: 所有的策略都需要暴露出去,这样才方便客户端使用哪一个策略. 在实际项目中,我们一般通过工厂方法模式来实现策略类的声明.

(编辑:李大同)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