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种设计模式之代理模式
代理模式的定义代理模式是一个使用率非常高的模式,其定义为: 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代理模式也叫做委托模式,它是一项基本设计技巧. 许多其他的模式,如状态模式、策略模式、访问者模式本质上是在更特殊的场合采用了委托模式,而且在日常的应用中,代理模式可以提供非常好的访问控制. 代理模式的通用类图如下: ![]() 图中三个角色的定义:
Proxy 代码为: ![]() 这样就实现了一个简单的代理 代理模式的应用代理模式的优点:
代理模式的使用场景: 为什么要用代理模式呢?就比如打官司,为什么要找个律师? 因为你不想参与中间过程的是是非非,只要完成自己的答辩就成,其他的事前调查、事后追查等都由律师来搞定,这就是为了减轻你的负担 代理模式的扩展1.普通代理模式 普通代理就是我们要知道代理的存在,也就是 Proxy 这个类的存在,然后才能访问,普通代理模式下的Proxy类代码: ![]() 在这种改造下,系统更加简洁了,调用者只知道代理的存在就可以,不用知道代理了谁. 屏蔽了真实角色的变更对高层模块的影响,真实的角色想怎么修改就怎么修改,对高层次的模块没有任何的影响,只要你实现了接口所对应的方法,该模式非常适合对扩展性要求极高的场合. 2.强制代理 强制代理就是调用者直接调用真是角色,而不用关心代理是否存在,其代理的产生是由真实角色决定的,也就是说强制代理不管你是通过代理类还是通过直接new一个角色类,都不能访问,只有通过真是角色指定的代理类才可以访问,也就是说真实对象管理代理角色. 这么说,高层模块new了一个真实角色的对象,返回的却是代理角色. 修改后的代码如下: ![]() 代理类如下: ![]() 真实类如下: ![]() 这样通过使用 new RealSubject().getProxy(); 就可以通过真实角色找到代理了 强制代理的概念就是要从真实角色查找到代理角色. 高层模块只要调用getProxy就可以访问真实角色的所有方法,代理的管理已经由真实角色自己完成 3.个性代理类 代理类也可以实现其他接口,实现其他方法,当然也可以代理多个真实角色,并且真实角色之间可以有耦合关系. 4.动态代理 什么是动态代理?动态代理是在实现阶段不用关心代理谁,而在运行阶段才指定代理哪一个对象. 动态代理需要实现 InvocationHandler 接口: ![]() 通过 InvocationHandler 接口,所有的方法都被它接管了,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只需这样创建代理类: ![]() 这样,subject就是代理后的类 面向切面编程,即AOP,其核心就是采用了动态代理机制 注意: 要实现动态代理的首要条件是,被代理类必须实现了一个接口 代理模式应用的非常广泛,大到一个系统框架、企业平台,小到代码片段、事务处理,稍不留意就用到代理模式. (编辑:李大同)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