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李大同 (https://www.lidatong.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正文

tdd小例子

发布时间:2020-12-13 20:22:12 所属栏目:百科 来源:网络整理
导读:如果说瀑布模型是文档驱动开发,螺旋模型是风险驱动开发,那么敏捷开发的核心就是测试驱动开发了。下面是关于测试驱动开发的一个Fibonacci小例子,看到有很人在网上做了总结了,我也把具体的方法转载一下,为的是提醒自己: 让我们从最简单的fibonacci(0)=0

如果说瀑布模型是文档驱动开发,螺旋模型是风险驱动开发,那么敏捷开发的核心就是测试驱动开发了。下面是关于测试驱动开发的一个Fibonacci小例子,看到有很人在网上做了总结了,我也把具体的方法转载一下,为的是提醒自己:

让我们从最简单的fibonacci(0)=0开始吧,先写测试如下:

java 代码:

添加fibonacci方法的简单实现即可:

java 代码:

很显然顺利通过了测试;

再加一个测试实现fibonacci(1)=1;如下:

java 代码:

为了顺利通过测试,只需简单的改动下fibonacci方法实现即可;

java 代码:

在添加第三个测试条件fibonacci(2)=1时候发现,随着测试条件的增多无疑带来了大量的断言重复代码,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将testFibonacci方法改写如下:

java 代码:

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添加测试条件:fibonacci(2)=1;

java 代码:

嘿嘿,很顺利,状态条依然出现的是绿色,那我们就不管代码到底合不合理了,出现绿色就是王道,继续添加下一个测试条件:fibonacci(3)=2;

java 代码:
终于又出现红色了,it fails .说明我们又将快有新进展了.为了满足fibonacci(3)=2,也很简单,简单的修改下fibonacci方法即可,如下:
java 代码:
又出现绿色了吧! 这里返回的2可以表示为1+1;

我们可以写成:

java 代码:
很明显,这里的第一个1可以写成fibonacci(i-1):
java 代码:
第二个1可以写成fibonacci(i-2):
java 代码:
再添加测试条件:fibonacci(4)=3;fibonacci(5)=5:

最终的程序:

java 代码:

(编辑:李大同)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