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greSQL vacuum原理一功能与参数
从上篇“PostgreSQL MVCC 源码实现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5-05/117969.htm】”中,我们知道,PG并没有像Oracle那样的undo来存放旧版本;而是将旧版本直接存放于relation文件中。那么带来的问题就是dead tuple过多,导致relation文件不断增大而带来空间膨胀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PG中引入了vacuum后台进程,专门来清理这些dead tuple,并回缩空间。当然vacuum的作用不仅在此,它还有以下其它功能: 一、vacuum的功能 1.回收空间 这个通常是大家最容易想起来的功能。回收空间,将dead tuple清理掉。但是已经分配的空间,一般不会释放掉。除非做vacuum full,但是需要exclusive lock。一般不太建议,因为如果表最终还是会涨到这个高水位上,经常做vacuum full意义不是非常大。一般合理设置vacuum参数,进行常规vacuum也就够了。 2.冻结tuple的xid PG会在每条记录(tuple)的header中,存放xmin,xmax信息(增删改事务ID)。transactionID的最大值为2的32次,即无符整形来表示。当transactionID超过此最大值后,会循环使用。 这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最新事务的transactionID会小于老事务的transactionID。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后,PG就没有办法按transactionID来区分事务的先后,也没有办法实现MVCC了。因此PG用vacuum后台进程,按一定的周期和算法触发vacuum动作,将过老的tuple的header中的事务ID进行冻结。冻结事务ID,即将事务ID设置为“2”(“0”表示无效事务ID;“1”表示bootstrap,即初始化;“3”表示最小的事务ID)。PG认为被冻结的事务ID比任何事务都要老。这样就不会出现上面的这种情况了。 3.更新统计信息 vacuum analyze时,会更新统计信息,让PG的planner能够算出更准确的执行计划。autovacuum_analyze_threshold和autovacuum_analyze_scale_factor参数可以控制analyze的触发的频率。 4.更新visibility map 在PG中,有一个visibility map用来标记那些page中是没有dead tuple的。这有两个好处,一是当vacuum进行scan时,直接可以跳过这些page。二是进行index-only scan时,可以先检查下visibility map。这样减少fetch tuple时的可见性判断,从而减少IO操作,提高性能。另外visibility map相对整个relation,还是小很多,可以cache到内存中。 二、vacuum参数介绍 autovacuum有好多参数,用来控制其行为,大致有以下几个: 基于代价的vacuum参数: 把上面每个cost值调整的小点,然后把limit值调的大些,可以延长每次vacuum的时间。这样做,如果在高负载的系统当中,可能IO会有所影响,因vacuum。但是对于表物理存储空间的增长会有所减缓。 (编辑:李大同)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