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 第一篇: oracle12c体系结构
1、oracle12c的体系结构: 内存(逻辑)结构: SGA可以分为数据缓冲区、日志缓冲区、共享池、大型池、JAVA池、流池。 数据缓冲区(data buffer cache):oracle读取数据的缓存区,执行数据的临时存储空间以及修改未提交时,未写入磁盘的脏数据。主要作用是提高数据的查询速度和减少磁盘的I/O操作; 日志缓冲区(redo log buffer cache):在执行sql语句之前,需要计算出sql执行语句的改变向量,并将该向量以日志的形式临时存储在该内存区域,然后再去数据缓冲区进行数据的更改。 共享池(share pool):共享池分为库缓存、数据字典缓存、sql查询和pl/sql函数结果查询缓存;共享池的大小9i版本之后就可以直接调整大小。 大型池(large pool):可选择型的内存区域,主要用于共享服务器进程的使用。如果未分配再用刀该内存时会在共享池中进行分配。 JAVA池(java pool):在运行java过程时才使用到java池,它作用于java对象所需要的堆空间。但是实际java的实际运行还是在数据缓存区。 流池(stream pool):用于在redo log中获取日志向量,并重新构造执行语句,在远程数据库执行。而在redo log中提取更改的进程以及应用更改的进程将用到内存,该内存即是流池。 (编辑:李大同)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